王阳明故纸心学堪何用牛

高平历史网 2022-02-07 05:09:35

王阳明-故纸心学堪何用?

红莲白藕荷叶青。

三教九流一脉承。

互证明德随本性。

研思悟道在知行。

心学奥义精神远。

天理论由善恶争。

人欲莫衷谁主客。

自如格物几何曾?

题记。

用了一年多时间,重读了王阳明的《传习录》

第一次读是在十年前,那时人们对《心学》的知晓和认识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普及草草读了一遍,没怎么弄懂,总是觉得王阳明的心即理至善是心之本体的意思,与朱熹的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法貌似相左,实则一样的感觉。

这次重读,应该是比较仔细了。

引发重读的诱因,是去年四月春暖花开,我在绍兴游玩时,偶然发现了王阳明故居遗址,那里介绍说是王先生的《心学》思想与成形,是在那里完成的。

面对着一节石头门柱和一池污水,触发了神经,有了再看一遍《传习录》的冲动。

读得既轻松也辛苦。

轻松是因为没有时间压力和任务要求,就是闲来没事儿随意看看;辛苦是由于需要相互对比、参考其它,老想弄明白同与不同。

费了半天劲,读完后想了好一阵子,发现还是没怎么懂!倒不完全是对《心学》本身内容和它的道理不懂,而是对这个学说为什么一下子成为学界中的一股盛风”却又并无知行合一”的效果而不懂。

就像不知什么缘由,也不知从何而起,社会上就刮起了一阵阵重振国学”的复古之风似的,把个好端端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和传承思想诠释得乱七八糟,甚至变成了一种形而上学、非驴非笑料。使得盛风之下书店的各种国学版本多如牛毛而无人问津,变成了论斤出售的废纸(我用一斤五毛钱的价格买到了五本国学”大书)

在接到村民们的举报后 其实,无论是王阳明的《心学》体系还是朱熹的《理学》体系,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认识不同,理解不同,著书立说的思想认知体系也不同,但在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求异的意识方面是相同的,都做出了重要的成就。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治国治学理念,曾影响了中外历史上一大批政治家、社会学家、文化学者甚至是企业家。

之所以时下他们的学说一时风行,也许是人们在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上产生了迷惑,希望从中找出答案的缘故吧。

王阳明关于心即是理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似乎恰恰给一些期盼善恶新生的人找到了故纸依据。

然而,修身养性、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和自我约束尽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现实中真正的整章建制、依法治理、落实和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须下功夫做好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如果这种儒家道德理想真正能够成为一种昭示人才的思想基础,真正能够成为官衣儿专家学者和大V们的立身之本,则善莫大焉,也不枉社会上一股股国学风跌跌撞撞、左突右冲、没头没脑地乱刮一气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王阳明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名守仁,亦称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丹媚左炔诺孕酮肠溶片40岁以上可以吃吗
亳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
武汉白癜风重点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