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

高平历史网 2020-03-14 07:26:45

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从此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再无春秋

不少考生开始准备迎接大学新生活。但你在欣喜和兴奋之余,也许不明白录取书对你和父母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有了收获,但也意味着你和父母十八年朝夕相处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

自上大学后,只有夏冬的寒暑假,才回故乡与父母相见。上班后,回去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记忆力的故乡更是只剩年红。

每次听说我要回去,我妈就说:“别回了,好不容易歇歇。”我要是真回了,她布满皱纹的脸就会笑成一朵菊花。

考上大学后,父母和我们,以爱的目的分离,以泪的方式相聚。

今年秋季,手捧录取书的你也将离开这个家,以后,回来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那张盼望中的录取书,对父母来讲,分明也是一张别离票!

它最后会化为一张车票、船票、一张飞机票,载着你驶向远方。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了无怨无悔的付出,把自己能拥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能让他们成长,心甘情愿,不求回报。

爸妈深知能留给你的,就是要让你明白,要赢得他人的尊重,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能用自己的能力争取一个美好前途!

但那个时候,可能爸妈已经两鬓白斑,步履蹒跚。你也会明白,爸妈所做的努力,他们最终得不到什么,一切都是为了你。

作为你生命中最亲的人,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你一起耕耘。

你读书很苦,父母也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前阵子网上一位校长的金句“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火了: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

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但是,从心里来说,又有多少父母真正愿意留孩子在身边呢?高考过后,他们希望你能去大城市,去北上广,到前途更光明的地方去。

从你怀揣着录取书和梦想离开家乡,远赴他乡求学开始,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再无春秋。

龙应台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有人说:矫情。

也有人说:标题吓人,交通如此发达,想父母了就回家。

几年之前,读到这句话,和你一样的我也觉得晦涩又矫情,

毕业以后,看到这些话,我甚至连点开看的勇气都没了。

这人世间的很多爱,都以长相守永相聚不分离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送别于不断目送,成全于相互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紫韵菲映:

上大学那年,父亲去送我。女生宿舍他觉得不便久留。只送到门口,看了一眼我选的床铺。我送到走廊,他执意不让我下楼,我们转身都能看到彼此的眼泪。后来听我母亲说,他回家后嚎啕大哭了一场,这就是我那木讷的,不苟言笑的父亲。

@大白

手机里永远有两个天气预报:一个是大学所在,一个是家乡所在。

父母对子女的爱

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

从不以放手和分离而消存

也从不以距离和岁月而浓淡

和每年一样,今年的大学新生们仍会拿着他们的录取书各自奔赴他们的象牙塔,奔向全国各地去成长,去寻找,实现他们的人生意义,他们的背后,则是守候着他们的父母,直直地站在门口望着回家那条路。

指缝太宽,时光太碎。到了离别的日子,父母连夜为你打点行李,次日清晨便早早将你送进车站,又再次千叮咛万嘱咐你,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多给家里打电话…

你假装不耐烦的打断,其实你只是受不了离别时父母眼神中的挂念,

直到坐在车里,透过玻璃窗,看到父母倏然年迈的背影,你再也无法抑制地埋头抽泣,单薄的肩膀随着哭泣的浮动而不断耸动。

这时你才明白,那张录取书意味着什么。

从日夜期盼录取书到来的焦虑,到手捧梦想薄纸的激动不已,再到最后分别时刻的万千留恋,是每个人在求学过程中必经过程。

不管你是正在经历此过程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经时过境迁的职场新人,红色录取书都会在你内心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那是青春的标签,也是成长的印记,更是人生道路道路中蜕变的开端。

千千万万来到高考面前的少年,走过那座桥,就挥手告别了故乡。

纵使怀念,唯余乡愿。

其实,故乡的山与水、土地与人,以及留下的十七八年的岁月之河,才是滋养那些过桥者一生的东西。

所以,少年,再回头看看那些房舍街道,多陪陪自己的老爹老娘。

在你决意昂首奔跑,风一般越过它的这个夜晚。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父母

父母fùmǔ(1)parents(2)父亲和母亲的总称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曰:“士庶有人善,本诸父母。”——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3)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4)我们的第一位老师(5)我们的最好的朋友

湛江十佳男科医院
孩子咳嗽有痰推拿方法
廊坊十佳男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