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楼梯左边的户主姓左

高平历史网 2020-01-31 03:38:42

一楼楼梯左边的户主姓左,右边的户主姓右。
人们常说,左右不离。没有左也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无所谓左。可是,左右两姓人家在以前可从来不曾有过往来。不说往来,就是偶尔在门口或什么地方遇上,也像从未谋过面的陌生人,连点个头的情形都没有,一点不像左邻右舍。
他们开始往来是因为两只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左姓家有了一只狗,右姓家也有了一只狗。两家的狗都是那种像八哥狗一样的杂交狗,个头矮小,浑身黑白相间的长毛,两只眼睛瞪得鼓鼓的,见熟人就扑上去乱亲乱舔,蹦上跳下,活泼可爱。
左右两家主人都非常喜欢自己的狗,一刻也舍不得让它们离开。
但狗毕竟是狗,它们很难与人的思维一致,行动更难以保持协调。它们喜欢和自己的主人玩,更喜欢和自己的同类玩。两家的狗从跟随主人在路上或在门前碰见了,就从彼此亲昵开始,到后来你窜到我家,我窜到你家,到再后来干脆成双成对出入两家或跟随哪边主人一起外出,简直成了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朋友。这让两家主人既感到惬意又有些郁闷。高兴的是,两只狗像跟屁虫一样跟着自己跑前跑后,样子实在可爱。郁闷的是狗狗的随意性。有时候,右家主人和狗们玩得正有兴趣时,它们却突然一溜烟到了左家;左家主人对它们有兴趣时,又结伴去了右家。有时甚至就干脆一同跟了哪边的主人外出了,让自己家的主人找得猴急。
两家主人这才意识到两家人交往的必要性。
他们交往是从找狗开始。
“右老板,我的狗狗来你家了吗?”有时候,是左家主人敲右家的门。
“在在在。”右家主人一边开门,一边笑呵呵地说。
“进来进来。你看,它们在一起啃肉骨头哩!”
“左老板,我家的狗狗又窜到你家去了吧?这家伙,自从和你家狗狗好上后,一点儿也不守家了。”有时候,右家主人敲左家的门。
“在在在。”左家主人也一边开门一边笑。
“快进屋坐一会儿。你看,它俩有伴了,哪里还会独个儿呆着!”
这样,两家主人们交往多起来了。经常是:左家主人借找狗到右家坐一会儿,喝杯茶,扯扯谈;右家主人也借找狗到左家坐一会儿,喝杯茶,扯扯谈。后来又发展到左家熬了好的肉骨头汤,少不了给右家的狗送去一份,也送一碗给主人;右家熬了好的野猪蹄子汤,也少不了给左家的狗送一份,也送主人一碗。再后来竟发展到哪家主人带狗外出逛街溜马路,另一家主人也会毫不犹豫带狗跟着去。
狗亲了,人更近了。
狗毕竟不如人理智。别看它们亲热得那么形影不离,可说翻脸随时就翻了。
一次,狗们在左家的门前为了争抢一块骨头竟相互咬了起来,并且咬得很出色:左家的狗被咬破了鼻子,右家的狗眼角被咬出了血。它们的狂叫声惊动了两家的主人,都急忙跑出来骂狗。
右家的主人指着自家的狗骂:“真的不是个狗东西,吃了人家的骨头还逞强。看,把别家的鼻子都咬破了,该死!”
左家的主人也指着自家的狗骂:“这家伙真的不懂事。人家是客嘛,怎么不让着点呢!看,把它眼睛都咬出血了呀!真该死!”
他们明里骂自家的狗,实际上护着对方的狗。
两家主人的姿态,狗们是否能理解不好说,但主人的心里是热乎乎、暖融融的。如果两家主人都护自己的狗,指责对方的狗,那结果肯定不一样了。
主人们的高姿态,为狗们消除隔阂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快,它们就把因争斗造成的伤痛忘了,相互又亲热起来。不仅还是形影不离,而且,有时候坐在一起,相互还用舌头为对方舔伤,那种亲怩劲,让两家主人心里很受用。
这时,两家主人就蹲在狗们的身边,用手摸着它们身上的毛,从头摸到尾。心身都沉浸在幸福美好中。他们再也离不开两家的狗,也离不开对方家的人。
为了让狗们更亲近,更和谐相处,两家主人一合计,干脆在两家屋门中间的空隙处垒起了一个水泥狗屋,装了小铁门,上了锁,让狗们夜间睡在一起。门钥匙两家主人各一把,约定每天谁先起床,就先开门放狗,喂食。这样,不仅让狗们生活得更舒适,照料更周到,也解决了因主人们有时出差带来狗无人照料的难处。
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没人记得。
可后来有一天发生的事,让两家主人心里都万分不快。
那是一个冬天的夜里,两家的狗突然一起死在狗屋里。它们的死状很蹊跷:一个咬着对方的脚,一个咬着对方的耳朵。
两只狗为什么会一同死?人们有许多猜测,可两家主人心里都认定:肯定是对方的狗咬死了自己的狗。不然,怎么自己的狗死了还会被咬着?他们觉得,别的解释都是多余。这让双方主人都平添了几分恨意:对对方的狗,也对对方的人。
但不管怎么说,狗们已经死了,说再多也是死了。两家主人还算克制。毕竟,谁也说不清究竟是谁家的狗咬死了谁家的狗。他们簇拥着两条死狗痛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两家主人又商量,将那个水泥狗屋拆下来,做成个水泥盒子,将两只狗埋在了一起。他们说还是不想拆散它们。
可是,自那以后,两家人的联系也似乎同狗们一同葬了。他们再也没有往来过。
每当左家主人走到门口,只驻足盯着狗屋的地方看看,然后头也不右偏一下,默默进屋关上了门。每当右家主人走到门口,也只是驻足看看狗屋的地方,然后头也不左偏一下,默默进屋关上了门。双方偶尔在路上遇见,也和陌路人一般。更不要说什么相互请坐、喝茶、扯谈、送骨头汤了。一切都成为记忆中的往事。



共 20 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左邻右舍,本是应该有所交往。但如今城市里的居民情况,的确如同文中所言,很多人在自己居住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地方,对自家门对门、同一层楼的隔壁居住的人家一无所知!然而,因为宠物狗的出现,互动,自然也能带动了一系列的现象变化。本文讲述了紧邻的两家人,因狗的亲热而亲热,又因狗的死亡又将相互的交情葬送。充分体现了人心最深处的情愫,一是对人与狗的感情,二是人性的本能潜意识。作品厚重,寓意深远,比如用“左”“友”来作人物的姓氏、在文中把人的内心思想隐藏在无形之中:“狗亲了,人更近了。他们明里骂自家的狗,实际上护着对方的狗。可是,自那以后,两家人的联系也似乎同狗们一同葬了。他们再也没有往来过。”谋篇缜密,独具匠心之佳作,欣赏学习了。问候笔者,感谢笔者对星火的支持,推荐共赏,期待精彩继续!【编辑:琳璃】
1 楼 文友: 2014-05-25 04:24:07 感谢作者支持星火,琳璃双手奉上一杯铁观音!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2 楼 文友: 2014-05-25 20:04:06 谢谢李社长!因为最近事儿较多,家门没有尽到努力。你的这杯铁观音真的不敢喝啊!以后多联系吧!祝好! 业余爱好
 楼 文友: 2014-05-25 22: 9:27 看完了全文,怎么觉得同一个楼层住着的邻居都还不如两条狗狗的情谊深厚啊!它们死都要在一起,然而人呢,这感情说淡就淡了!唉!真是的,这现象啊,还是不如我乡下好,我们路上碰到总会打声招呼问吃过饭了没,问你去哪里来 妈妈经常送菜给阿婶家,阿婶家有什么好吃的也会送点过来一起分享,一个村庄的风气有时候还是蛮和谐的,虽然有时候经常闹矛盾,吵吵闹闹,虽然有时候大家常聚一起东家长李家短的调侃、不七不八的传言也特别多。呵呵~~拜读欣赏一篇文笔流畅的好文,扇儿给文友敬茶,祝福安好咯! 【浣溪纱】碧水荷塘荡柳舟,犹知伞下暗藏羞,风吹半面目光偷。手欲亲攀香入袖,心将挥笔墨来收,少时诗画满衣兜。 (轻罗小扇) 回复  楼 文友: 2014-05-26 09:15: 7 感谢文友的评论。此文反映的内容,正如你说的一样,表面上讲的是 狗不如人 ,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 人不如狗 。人因狗亲而 亲 ,人又因狗死而将 亲 葬 了。这可能就是现代城市的一些现象:楼上楼下,邻里左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常见。而狗们没有这样的情况 本文中,狗们一开始就一见如故、亲热、形影不离,虽然也有为争啃骨头而闹矛盾的时候,但很快又会为对方舔伤口 直到最后互相咬在一起死。人却做不到这一点:人是因狗亲才有了亲近,狗死了,断了连接人亲近的链,两家人又回到了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的原点。人,怎么能如狗呢?希望此文反映的现象只是个例,希望人类更和谐,更亲近。谢谢!北京丰益医院张玉伟
有老年痴呆前兆怎么办
泰州癫痫病医院咋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