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一年能赚多少钱呢为什么会那么穷

高平历史网 2019-09-11 15:35:25

  古代的秀才一年能赚多少钱呢为什么会那么穷

  在各种电视剧中,那些考中科举的进士们非常显眼但是在科举制度的框架之下,真正能够考中科举的文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是垫脚石在儒林外史中就描述了文人的惨状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秀才到底一年能挣多少银子?为何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其实秀才的禄米很少,依靠这点家底,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苦

  首先,我们讲一下科举制度的等级科举制度出现于隋朝,但完全成型则是在明朝科举制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只有一步步来才有可能做官最低级的就是童生,童生没有功名,如果一个文人几十岁了还是童生,是会被人看不起的当然,那种神童除外,比如明朝的张居正,10多岁就已经考中了举人童生之上分别是秀才、举人和进士,很多官员喜欢强调自己是进士出身,因为只有进士才是正经出身的官员

  至于举人,虽然也可以做官,但毕竟学历不如进士,所以官位不会太高海瑞就是举人出身,但海瑞是一个特殊的例子进士和举人都是可以做官的,但数量比较少有的县甚至都没有一个举人,可见数量有多少至于秀才则是最低级的科举文人,比没有功名的童生高一点在民间有穷酸秀才这个说法,因为和举人们相比,秀才的日子确实不怎么样在范进中举中,范进考中秀才的时候,大家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但是等范进考中举人之后,立刻有一群人来祝贺,甚至有乡绅前来送钱送房子这是因为举人可以做官,今后可能会前途无量至于秀才却不能做官,除非家里亲戚是吏部尚书或者内阁的阁老按照朝廷的规矩,秀才也有一些特权比如说见到知县可以不下跪、自己可以不交赋税等等,但也仅此而已那种天天读书的秀才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自然是坐吃山空秀才分为三等,第一等的秀才,每年有4两银子和一些大米作为补贴

  在中国古代社会,这个标准勉强足够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但是如果家里人口比较多,这点补贴就肯定不够了比如范进,一家人的日子紧巴巴的,还需要岳父的照顾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秀才开始自食其力,比如去做教书先生、代写书信等等,古代社会的识字率是比较低的但是还有一些秀才就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了,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因为自己是有功名的人,只能专心读书对于这样的文人,百姓们喜欢称呼为穷酸秀才

  其实这就好比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屈就比起进士和举人,秀才和童生的生活确实比较悲惨,这就是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在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从科举制度中走出来的官员,却未必都是高手,那种只会引经据典的书呆子很多即便是考中了进士,那最多也算是官场小白,在明清时期的官场上,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讲究,包括最基本的称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孩厌食怎么办
小程序怎么用
小孩子不消化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