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犯人行刑為何通常都會選擇在
高平历史网 2019-11-30 09:02:40
古代社会犯人行刑为何通常都会选择在
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比如《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为神”,讲任被判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只等午时三刻”,结果任居然在刑场上端然坐化
那么,犯人行刑为何选在“午时三刻”呢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是古代法律呢
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而且还规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
有人计算后认为,按如此规定唐朝一年里能够执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时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大约合今下午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并不是“午时三刻”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对于行刑的时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反也有黄昏行刑的
清人笔记《梦厂杂著》里记载了梅州的一桩奇案当地一个强奸杀人犯蔡阿三被判死刑钉封文书(死刑执行令)到达时,恰好知州公出,州里只有一个吏目(管治安和监狱的小官),无法监斩吏目找来当地驻军的游击(军官)商量,那游击说:“文武一体,我为什么不能监斩?如果按制度请邻州的知州来监斩,至少要三天,会延误期限”吏目就拆了封,下令提取死囚两人商议停当已是下午,拖拖拉拉到行刑时已近黄昏,来到城外刑场,天下起雨来,天色更暗那挑来临时充当刽子手的营兵从来没有杀过人,行刑前一杯连一杯地灌酒壮胆,持刀上场人已大醉,听到一声“斩”,挥刀一砍,见死囚倒地就报“斩讫”吏目和游击都躲得远远的,不敢上前验看,派一个千总(军官)验看那千总上前马马虎虎瞄了一眼,就说:“身首分离一丈多远,还活得成吗?”于是草草收场可第二天收尸,却找不到尸首游击和吏目惊惶失措,在刑场附近悬赏搜寻,总算在一个茅坑边上找到了蔡阿三原来昨晚那一刀砍在了肩膀上,他半夜醒来挣扎逃走,无奈伤重走不远吏目叫来刽子手再补几刀,才算完事这事被上司发觉后,两广总督亲自审讯,定刽子手和千总是“得贿卖放”,判绞立决;吏目决囚漫不经心,处绞监候;知州和游击都为玩忽职守,判充军
(图)清代的刽子手
既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明清小说里“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就应该只是当时官府的惯例,或者是说书人、写书人的普遍看法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这“午时三刻”究竟有什么奥妙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孩经常流鼻血怎么回事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多少钱
小孩上火吃什么
心绞痛发生的位置
哪种汉森四磨汤好
5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剖宫产术后不规律便秘小孩咽喉肿痛
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措施
- 上一页:最奢侈的骨骸骨骼上都鑲滿了鉆石
- 下一页:揭秘史上因貪圖風水讓妻子借種之人
- 6折抢科颜氏白泥!清洁面膜当中的战斗机,痘痘黑头全赶跑!
- 水击实验控制系统
- 刘维伟刚下课不久,浙江亚锦赛连续大手笔引援,他找谁说理去?
- 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单品!金镶翡翠“福上有福”!
- 福石上市公司(300071.SZ)拟于北京石景山区参与打造数字经济及元宇宙产业协同平台
- 孕七个月初产检“无胎心”,多和这些因素有关,孕妈可要注意防范!
- 泉州市体育中考体育与健康出题将于6月27日举行
- “美味不如美器”。这句辞汇略显偏激
- PSN可能会登陆PC?!索尼PS招聘公告现大意
- 为防止污名化与歧视,爱滋病想给“猴痘”改名
- 机械表大师:休闲和运动都能满足,适合夏天戴着的手表款式有哪些?
- 太原中考临近,考生素食要均衡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