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缘分还是机遇

高平历史网 2020-01-12 13:51:37

张耀祠是个怎样的人 张耀祠为何跟随毛泽东

不只是缘分还是机遇,77年前,他的第一班岗就站在毛主席的门口,从此他的一生已无法与毛主席分开。这位40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

张耀祠将军( ),江西省于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张耀祠少将照片

张耀祠将军简介

内蒙古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张耀祠将军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张耀祠将军于2010年10月30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

张耀祠少将生平经历

不只是缘分还是机遇,77年前,他的第一班岗就站在毛主席的门口,从此他的一生已无法与毛主席分开。这位40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4日上午9时,张耀祠将军的追悼会在305医院举行,现场迎来了1000多人,前来悼念的人们在门口站成20多排队伍。送别队伍的东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是张耀祠的生前战友。

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现已年过八旬的老人王明富回忆说,1955年他和张耀祠相识,当时张耀祠已是中央警卫团团长,但他还是习惯于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有时候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主席的门前。

今年10月,张耀祠告诉儿女,想回江西老家看看。10月底,张耀祠先回到江西南昌,准备过几天再回老家于都。张耀祠在南昌见到朝思暮想的老战友们,“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没想到却突发心脏病,被送入医院急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张耀祠的家人说,张耀祠1935年入党,长期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多少次梦回家乡,如今夙愿成真,但离回到出生之地还差一步。

张耀祠,1916年12月出生,江西省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耀祠生于贫农家庭。

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张耀祠带领石灶乡5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少共国际师。

1933年7月,张耀祠调往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警卫连。张耀祠站的第一班岗,就是被安排在毛泽东的住房门口。那时,毛主席被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夺去了军队中党的、军队的职务,只管一些政府工作,但仍是受中央保护的首脑人物。

1934年4月,张耀祠被调到红8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当科员。红军长征到贵州黎平,红8军团被撤消建制,张耀祠到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当科员。

1935年1月,张耀祠在国家保卫局特务队当班长,参加了遵义会议的保卫任务。遵义会议后,李德大权旁落,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将看护李德的任务交给了张耀祠班,说:“不能让他自杀了,不能让他逃跑了。”

(二)

抗日战争时期,张耀祠历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3中队中队长、中央警备团政治处组织干事、政治处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教导员。

(三)

解放战争时期,张耀祠历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中央纵队2师副政委。

1947年,毛泽东撤离延安,就是由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后授少将衔)、政委张廷桢(后授少将衔)和政治处主任张耀祠率两个连、一个骑兵中队保驾。

(四)

新中国成立后,张耀祠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

1953年5月,公安部9局(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将张耀祠找到中南海说:“调你任9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组建了新的中央警卫团,它是以中央警卫师1团为基础,1团的前身是延安时期中央警备团的底子。新组建的中央警卫团建制归总参谋部,警卫任务归9局领导,代号8341部队。

毛泽东认识张耀祠应该在1954年,张耀祠陪毛泽东在广州越秀山游泳,毛泽东问张耀祠叫什么名字?是否参加过长征?从60年代开始,张耀祠基本上与毛泽东住在一起,紧随毛泽东的行踪,保卫他的安全。

张耀祠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

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叶剑英决定把“四人帮”抓起来。1976年10月6日,汪东兴安排张耀祠去抓江青。张耀祠到江青住所,向江青宣布:“江青,我接华国锋总理指示,你现在还在进行分裂党中央的活动,党中央决定将你隔离审查,马上执行。你到另外一个地方,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待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

1977年,在党的十一大上,张耀祠当选候补中央委员。这一年,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张耀祠站在汪东兴、吴德一边,坚决反对。

1978年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张耀祠坚持将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所提出的“凡是不实之词,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情况下,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从文件中删掉。张耀祠说:“现在有人要翻天安门的案,这不是又是在压中央嘛!”“有些文章确实有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比较严重,矛头是指向毛主席的,有篇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有些话有问题……”“有的不仅针对毛主席,也是针对华主席。”“这股风很大

,要顶住是不容易的。我向张平化说,你是宣传部长,你要掌握方向。有人说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但是做起来就不那样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胡绩伟在小组会上面对面地批评了张耀祠。不久,张耀祠被调离北京,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从此淡出。

毛泽东吃菜很简单,辣椒每餐不离,夏天爱吃一种叫“马齿苋”的野菜。他爱吃武昌鱼,张耀祠便请供应处设法从武昌运武昌鱼。毛泽东不喜欢喝牛奶,不喝酒,不喝汽水,却爱喝茶,对龙井茶情有独钟。这样,张耀祠每年都代他向杭州定购龙井茶叶。毛泽东不大吃水果,1970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访华,送了几筐菲律宾新鲜的芒果给毛泽东及其子女。张耀祠请示毛泽东如何处理,毛泽东说送给大师傅、警卫和护士,张耀祠照办了。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毛泽东外出视察,张耀祠都要为他带上几箱子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毛泽东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张耀祠为毛泽东借书的记录。

毛泽东五年不离手的“2号卷烟”,也离不开张耀祠的精心安排。自从1965年偶尔从贺龙手里抽到清凉香醇的“神秘”卷烟,毛泽东就对这种产自四川什邡的烟爱不释手。起初,张耀祠没有惊动卷烟厂,而是每月派专人从北京前往成都军区取烟。“文革”期间,西南局书记李井泉被打倒,这条线断了。张耀祠便派孟进鸿(中央警卫局秘书科长)秘密找到烟厂,直接联系。好不容易供应上了。1971年林彪垮台后,四川的领导班子换了,烟又断了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耀祠多次派孟进鸿“南下”,带着北京的烟草技工去什邡学习,住了半个多月,可师傅学不来。后来中央决定,请烟厂的师傅来北京,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毛泽东工作之余喜欢爬山。张耀祠总是随同毛泽东一起爬山,为他警卫。毛泽东爬山事先并无计划,全凭兴之所至,这给警卫工作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张耀祠便多派几位警卫,有前锋,有后卫,尽力保障毛泽东的安全。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爬山,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耀祠最初曾给毛泽东戴墨镜、戴大口罩,毛泽东很不高兴。他身材高大,无论怎么化装,总是被人认出来。后来,他索性不化装,自由自在地在山间漫游。

离职休养后,张耀祠享受正军级待遇。

张耀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张耀祠回忆毛泽东》等。

2010年10月25日,张耀祠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追悼会在解放军305医院隆重举行。

红潮整理!

张耀祠将军故事

为毛泽东住所站第一班岗

张耀祠在长征开始的前一年,即1933年就认识了毛泽东。

那是17岁的张耀祠带着50多名团员参加红军的第二个月,从老家江西于都县入伍的张耀祠,被分到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刚成立的警卫连当一名警卫战士。这天,班长安排他到一座房子前上,这是他当兵以来站的第一班。张耀祠手持着枪,笔直地站在那里,当他看到从房门里走出一位高个子的人时,他是既紧张又激动,这不正是传说中的毛委员吗?

脑血栓能吃通心络吗
脚麻木用什么药
瘀血阻络用什么药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