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暖手神器手爐常見于隋唐盛行于明清

高平历史网 2019-12-13 04:03:28

古人暖手神器手炉:常见于隋唐盛行于明清

冬天,最可恼的事情之一便是手容易冻着现在,人们有手套,后来又发明了暖手宝,连鼠标垫都做成暖手宝,为的是人们使用鼠标的时候不再冻手古人怎么办呢?不过请放心,古人也不会让手白白冻着,他们发明了一种暖手神器,叫“手炉”

手炉,其实是由“火炉”演化而来,火炉便是往铜制的炉子里放些炭,让火烧得旺旺的,这样大家围着火炉坐下,边取暖,边聊天侃大山,其乐融融清代文学家王永彬写过一部小品文书籍,就叫《围炉夜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给刘禹锡,让他没事儿可以过来聊聊天渐渐地,古人有感于手冷,便把火炉做得更精致,盖上罩子,提在手上,或者捧在手里,或者笼在袖内,便演化成“手炉”,所以,手炉也叫“捧炉”或者“袖炉”

笔者收藏有一个明代的手炉,呈四方盒状,有花卉纹的罩子,有可以手提的手柄,它长11厘米,宽5.5厘米,高6.7厘米,材质为红铜,为当时的制炉名家张明岐先生打造整个手炉小巧玲珑,精巧美观,做工很是精细,罩子上面有很多花卉组成的纹理,有牡丹繁花纹,有五星花瓣纹,有树叶纹,中间是曲折道路纹在手炉的底部,有四个篆字,“张明岐制”,从做工和材料看,这个手炉当为真品

张明岐是浙江嘉兴人,活跃在明代万历年间,是当时江浙一带有名的打制手炉的名家之一张明岐打制手炉要选用上好的红铜做材料在制造手炉时,不用传统的镶嵌和焊接工艺,只使用榔头一点一点敲击出来这样精细的做工,打制出来的铜炉子,非常结实耐用,即便使用再久,也不会开裂而且,他做出来的手炉无论里面的炭火多么旺盛,手炉的外壁都不会烫手

在古代,手艺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到明清时期,稍微有些改观,我们看古董上的很多题款是明清时期的不过,即便如此,也并非在所有的器物上都能见到作者的名字,有题款的都是一些名家所以,这个有张明岐题款的手炉弥足珍贵

手炉常见于隋唐,盛行于明清,在清代末年,取暖的器具多起来,手炉便渐渐沦为历史尘埃《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好不容易见到王熙凤,见王熙凤一身绫罗绸缎,富贵堂皇,“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那是怎样的风情和优雅,可惜,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孩子脸发黄是什么原因

宝宝中暑症状

孩子嗓子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工作常备腹泻用药有什么

前列腺炎全身症状有哪些

小儿脾胃虚弱饮食方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功效

闭塞性血管炎的护理

老人尿液浑浊怎么调理

海口治癫痫病专科医院哪家好
维生素D3滴剂青岛双鲸
孩子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