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0日农历八月初十

高平历史网 2020-02-24 06:52:37

山东临沭县曹庄镇西山前村是活跃在鲁东南的抗日堡垒村。1941年9月 0日(农历八月初十),日寇以晨雾掩护对该村偷袭,村自卫团长张作洪带领乡分队、村自卫团和全体村民进行了顽强阻击。此战,击毙敌伪150多人,我自卫队及群众殉难1 0余人。
——题记
西山前村,民风朴淳;尊崇古训,家和睦邻。千亩沃野,风调雨顺;衣食无忧,祥瑞子孙。日出作之勤劳,日落息之温馨。
丁丑蓄意挑事端,日寇铁蹄践中原;安宁生活而遭凌,民失家园而心痛!烧杀以施暴,恶贯以满盈。父死兮母含冤,妻离兮子女散。怒火燃而赴国难,民众唤千万;热血洒而意志坚,驱倭逐寇蛮。后方筹粮款,前方士气悍;游击拔据点,阻击灭敌顽。兄弟和而心联,敌焰消若丧犬;泱泱兮寇敌心惊胆寒,浩浩兮倭贼捶胸祈天。
敌伪奸猾之残横,山前祥和之无宁;生存忧而苦百姓,求平和而练精兵。自卫团以袭哨兵,八路军以毙寇命;扰敌青纱帐作屏,歼敌堡垒户相应。巧设计而陷伪窘,神妙算而袭寇营;灭敌兮而建奇功,敌视兮若眼中钉。辛巳年八月中,窥八路于远争;纠日伪之残凶,绕山前之围攻。敌之千人枪扫炮轰,民之奋起浴血抗争;居高之瞄敌毙命,立低之弹药递送。击寇于围墙之外,陷敌于灭顶之中;张作洪持刀枪怒目圆睁,自卫团遵号令善战机灵。土铳轰洋炮,长矛战洋刀;个个铁骨铮,人人胆气盛。阵地血染红,骨断不言痛;时时防倭凶,刻刻寻射孔。围墙之塌崩,石块之堵洞;处处呐喊声,心心相呼应。前赴之后继,不顾于死生;枪枪有人顶,炮炮有人撑。掩体于门板凹坑,激战于多次围攻;百又五十敌寇丧命,作洪战友壮烈牺牲。终因寡不敌众,日伪进村狰狞;屠杀无辜民众,凄雨挥洒哀鸣。八路奔驰援增,日伪逃离匆匆;救民众于战火,济村庄于安宁。悲哉,日伪之暴戾神弃鬼憎;壮哉,民族之大义日月共明!
古槐躯干之弹孔,控日伪之暴行;古槐躯干之屹立,证英雄之尊崇!涛涛沭河,歌吟称颂;巍巍苍山,颔首相敬!英勇之抗日模范村:表彰命名;滨海地区战斗堡垒:大旗高擎!
西山前村,民风朴淳;四德相守,家和睦邻。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文明育蕴,祥瑞子孙。繁荣兮四季如春,富裕兮如露滋润。

共 86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赞颂山东临沭县曹庄镇西山前村村民英勇抗日的的辞赋。四字开篇,介绍西山前村民风、环境、村民生活。第二段写19 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的暴行“烧杀以施暴,恶贯以满盈”激起了军民反抗。第三段具体写1941年9月 0日,日军趁八路军远征,袭击村庄,村民奋起抗击,“阵地血染红,骨断不言痛”,终因寡不敌众,村庄失守,自卫队队长牺牲,1 0余人殉难的悲壮故事。70多年过去了,村中的古槐身上的弹孔,控诉着日寇的罪行,古槐和沭河,共同见证着人们心中的英雄。从文章结构看,散韵结合,非常符合汉赋特点,“序”写原因,“正文”夸张铺陈,“结尾”颂扬而今生活的祥和。语言上,大量运用排比和对偶,基本和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谢作者赐稿笔尖,如此美文,倾情推荐!【编辑:梓烨灼灼】
1 楼 文友: 2015-07-01 10:47:2 读老师的辞赋,仿佛又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时期,敬佩老师深厚的古文底蕴,我对赋的韵不是很懂,不敢妄评,好像每段不超过三个韵,希望有机会向老师学习。水平有限,编按不当之处请您飞笺!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7-01 15:54: 7 感谢梓烨灼灼老师编辑,点评,您评语为拙赋增色。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拙笔写下此赋,西山前抗日英雄事迹曾编成连环画广为传播,在赋中只能略表一二。再次谢谢梓烨老师高评,遥握问好!柳州治疗男科费用
风湿消肿止痛的草药
常吃什么食物活血化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