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读一遍原著

高平历史网 2020-03-18 04:11:38

摘要:完,又重读一遍原著,一切都真实起来,意念与现实,链接的天衣无缝。叶子与驹子,真实与虚幻,正面与反面。忽然明白友人说的那些关于忧郁的话。而我一闭眼,脑海里就是那些美轮美奂、纯美无暇的画面。在洁净里写恶,在肮脏里铺展洁净,这是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徒劳的凄美传说,一切都在美的铺设里完美升华…… (一)
雪,对于南国的我,实在是有点奢望,而茫茫雪原里的传说,就只能在故事里听了。今天,我要写一篇关于雪的传说,是源于友人对我的文字的评语。友说,“我喜欢这种清新随意的笔触,让我想起川瑞康城。他的《雪国》,就是类似这种文笔,清丽细腻,好像都没有什么重点,但慢慢看下去,很舒适。我看文章就是凭感觉,不知道好在哪,不好在哪,只知道,嗯,看着挺好。”
很感谢友这般的褒奖,开心之余,并不以为然,因为对于川瑞康成这个人,我并没有记忆,也没读过他的书。后来友又在文后留这样的评,就有点大惊小怪了,就刻意去百度了一下,一看吓一跳,竟然是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就有点唏嘘不已,究竟哪点像呢?一天和几个友人去参加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学年会,火车上友人再次提起此事,并说私聊里他们还说。我就真的感到惊奇了,才写过几篇东西啊,真的很像吗?“可是我没读过他的书,在此之前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我发急了,怕被人莫名贴上别人的标签。就有点纠缠不清了,逮着友不停地问,“怎么像呢?哪点像?”
友人说,“那种看似随意的,没有刻意去营造故事氛围的结构,还有一层淡淡的忧伤。”
友人的一番话,让我发了好半天呆。的确,我写的很随意,有时甚至不知道要表达的主题,那是因为我写的还不成熟,大作家看似随意的写法绝非随意,这点我很清楚。“可是,可是我并不忧伤啊。”火车已经到站,走在黄昏里出站的拥挤的人流中,我展开双臂,跳跃着步伐,做出欢快的样子,“你都看见了,生活中的我并不忧伤。”
总以为忧伤有时代表着生活中艰难的境遇,我急于洗刷掉它,以证明我的幸福。
友人严肃起来,语气庄重地说,“忧伤,并不代表着一定要表现出悲伤的样子,那是一个人长期生活积累下来的一种气质。具有这种忧伤气质的人,思想敏锐,善感多情,总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透实质,也就常怀悲天悯人之心,表现出来就是忧郁的气质,就是独属于自己的味道。”
哦!我真有点晕了,这么严肃的话题与我有关吗?我第一次知道忧伤还可以是这样的味道,难道我是有着忧伤味道的人?回到家就很纠结,到底哪点像呢?又是什么样的忧伤气质?这样想着就在当当网一气购买了两百块钱的书,其中就有川瑞康成的诺贝尔获奖作品《雪国》。

(二)
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找出《雪国》。其实,不用我找,它已经很特别地露出乳白色的一角。真的是于众不同啊!洁白的封面上,点点飘落的雪花,像安静的天使,几座低矮的茅草屋,隐若在慢慢雪海里,那么静谧,那么悠远,那么神秘。一行小字,像一条雪地里开着花儿的小路,指引着好奇的目光——“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心真的被吸引了,究竟是怎么样的美呢?
带着近乎虔诚的目光,我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天雪花里,一张贴在火车车窗上的女子的脸。她像一个鲜活的天使突然出现,然后又肃穆凝重地以画的方式,定格在窗玻璃上。那是一张若隐若现却轮廓分明的脸。她一会隐没在飘落的雪花里,一会又镶嵌在山的线条中,一会又在黄昏灯光的笼罩里。似梦如幻,飘飘忽忽。
作者用大量笔墨定格一个叫叶子的年轻女子,如仙女降落凡间的样子,把她描述的那么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当然,这些都是以男主人翁岛村的眼睛和想象来描绘的。一个男人看世间女子所有的美,都展现在这个叫叶子的女子身上。看到这里,我就想,这个叫叶子的,有着凄美声音的女子,开篇以这样冷峻的美出场,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或者与男主人翁岛村在雪国的某一个地方,一定有一次不同寻常的邂逅,故事就因此而展开。
可是,故事一转,我还没回过神来,还在自己无限美好的想象中,一个叫驹子的姑娘,突然以女主角的身份出场了,她也是那么的干净、纯洁、美好,美好的岛村,不忍去触碰、玷污。她就像一朵雪地里盛开的花朵,圣洁而又娇嫩得欲滴。而叶子呢?我还是惦记着她,她出场时那么隆重的画面,已至很多个夜晚,那画面就定格在天花板上。就像一页断章,她却戛然而止。我真是纳闷,用那么长的篇幅精心刻画的那么美得于众不同的女子,怎么就可以隐若不见了呢?这是作者什么样的用意?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继续看着,也寻找着叶子的蛛丝马迹。这时,驹子以一个真实的、饱满的、充满诱惑的身份,频繁穿梭在岛村的视线里。她就像雪地里淡淡流过的一点嫣红,使素色沉静的山村温泉浴场一下子鲜活起来。岛村是个优越的无所事事的,有着文人情调的已婚男人,他来雪国是要唤回对自然和自己容易失去的真挚情怀。第一次遇见驹子,似乎从她身上寻找到了某种真挚的感情。于是,他爱慕者又不愿去触碰。“我想跟你交个朋友,清清白白的,才不向你求欢。”他这样对驹子说,并要她帮忙找一个漂亮的艺妓来,以满足他作为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思念。其实,这时候的他还没意识到,他的这种对女人的思念,都缘于对驹子这个女人的渴望。
看到这里我很震撼,就像刚开始定下洁净的调子,我没有感到一点点龌蹉或杂乱无章的感觉,相反,却是美轮美奂的画面。驹子乳汁样洁净的肌肤,纯净的眼目,包括冰凉的黑发滑落下来的样子,都清晰可见。而这些都是作家极力表现的纯洁和真挚的象征吗?
不知道是因为作家的笔触,还是我的感官出了问题,看着看着的时候,我的思想总是处在一种游离的不能集中的状态中,好像被作家赋予魔幻的咒语。有时我觉得驹子是从窗轻盈地跳到岛村的怀里,有时觉得她就像一阵风,妖娆地从门缝里飘到岛村的床上。她一会凝神锁目,像一幅清淡的仕女画,临窗而坐,一会又像快乐妖媚的精灵,咯咯的笑声像轻流的泉水,一会又像一条温润、柔滑的鱼。作家细致清丽的语境,甚至让人能够感受到她细滑如玉的肌肤。她时而柔顺,时而单纯,时而魅惑,时而妖艳,时而又醉态朦胧露出艺妓放荡的样子。她就像中国的狐仙。

(三)
看到这里的时候,书页已过半,叶子就像一个配角,从驹子的背后偶尔露出半个头。正如友人说的,我依然没有看到故事的整体性与高潮。但是,却有一种强烈的、美好的画面感,紧紧地吸住我的眼球。我开始发呆了,望着天花板,想着这个有着仙境一样美轮美奂的画面感的小说,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那古朴的村庄,驹子一样年轻艺妓琐碎的生活,与岛村纯美的爱恋,都美得像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在这里,哪怕是艺妓与嫖客的关系,作家都描述的那么平常而细碎,没有作家爱恨的发泄,只有岛村意念里的所思所想。对,意念,整篇故事,都在男主人翁岛村的意念里升华、美好,没有一点肮脏的感觉,似乎也不是在看一个嫖客与艺妓的故事。
想到这里,我好想有点恍然大悟,这是一篇以人的思想为导向的小说吗?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意念中,我们发呆,我们无语,我们凝神瞩目,而我们的思想从来都没有停止。人的思想何其的复杂,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表达不清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想着,我有点头绪了。也许是作家跳跃式的叙述,思想的意念与现实交错描述,很多次我要倒回去寻找链接,就像寻找叶子一样,寻找一点若隐若现的,相关联的痕迹。
这时,叶子开始露出整张脸,她叫驹子姐姐,她全身心在火车上服侍的那个生着重病的男子,那个一度让岛村误以为他们是夫妻的男子,竟然是驹子的未婚夫。驹子却坚决予以否认,她说,“我爱怎样就怎样,一个快死的人怎能禁得住我呢?”当叶子气喘吁吁地赶来告知驹子男子病危,让她去见最后一面时,她正在火车站送岛村,断然拒绝。
岛村至始至终都像一个局外人,他深刻地体会着驹子,像一个误入花房的无辜的蜂蝶,他用他极具赞美的鉴赏的目光,忽而远忽而近地仔细品尝着驹子的每一块肌肤,也无限爱怜地、远远地看着叶子。她们都是画,一副有着动感的、流动着生命血水的画。只是叶子那幅画似乎在很远的地方,有时像挂在天上。驹子却站在眼前,叶子就像一朵花的陪衬,总在驹子的影子里。不,叶子就是驹子的影子,或者另一个驹子的样子吗?
这样想着,我又倒回去翻看,终于有一点点眉目了。一开始的叶子就那么美,那么纯洁、善良,几乎包囊了岛村作为男人能够想象的美,她有着梦幻般美丽的容貌,又有着慈母般温暖的情怀,“姑娘上身微倾,全神贯注地俯视着躺着的男人。她那小心翼翼的动作,一眨也不眨的严肃目光,都表现出她的真挚感情。”她像一个爱的深切的妻子那样,照顾着这个叫型男的男人。死后,又像一个妻子那样常去上坟,驹子没去过一次。驹子甘愿当艺妓挣钱给他治病,却为什么又如此冷漠呢?想起驹子对岛村说的话,“一个快死的人,怎样能够禁得住我?”
难道叶子就是驹子不折不扣的影子吗?她受雇于驹子,帮驹子照顾型男,送终,也许最后去上坟是她自愿的。作家并没有直接交代。看到这里,心里忽然很沉重,很压抑,虽然依旧是那么美的画面,却感到一股寒气逼来。
作为女子,我看书从来看的不是那么深远,而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故事里驹子所处的那个时代,女人从出生到长大谋生中的境况,驹子出生就注定不是自由的身躯,注定要学舞学技能,最后注定要当艺妓。她们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去。在这里,我看到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没有丁点的褒奖、善恶的偏袒。淡淡的,静静的,像一幅画一样,只管借岛村的意念展示出来……这就是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吧。我们不但在看一个故事,我们还在看一个时代,这个时代里人的命运、痛苦、挣扎。而这些作家并没有把它放在大的故事里去写,多么高明啊!

(四)
临近结尾的时候,我有点迫不及待,因为这样没有高潮的故事,会以怎样的结局来结尾呢?岛村度假结束回到东京?还是叶子跟随岛村私奔?这样想着,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我继续看着,然而结尾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场大火,一场美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大火,结束了这美艳的画面。
蚕房失火了,没有人知道这火从何而来?为什么起火?叶子穿着红色箭翎花纹布和服,就那么在驹子被火光映照的妩媚妖艳的脸上、眼睛里,从蚕房的二楼毫无征兆地掉落下来,岛村看着,“心头猛然一震,他似乎没有立刻感到危险和恐惧,就好像那是非现实世界的幻影。僵直的身体在半空中落下,变得柔软了。然而,她那副样子却像玩偶似的毫无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
终于,叶子就像她隆重出场那样,在小说的最后,以妖艳的,华丽的,令人震撼的画面,在一瞬间全身出场。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好轻松,长久地被书里那种冷艳的美着,又压抑着的气氛终于得到释放。是的,叶子走了,她至始至终都是驹子的影子,难怪美得那么不真实,那么圣洁。她是另一个内心里的驹子,她牺牲,她付出,她接受,最后她去死,“驹子抱着叶子,就像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
另一个驹子却在挣扎,努力生存。而这一切在岛村看来都是徒劳,他说,“就是待下去,我也帮不到你什么。”是的,对于那个时代的艺妓,什么才是有望的?岛村吗?他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虽然他知道这个叫驹子的女子倾慕于他。可是那又怎么样,一切都是徒劳。
故事的结尾,似乎有点悲戚,而最后那一句,“淡淡的忧伤在最后无限延伸,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整部小说,一下子在银河的响声中升华,美的让人心颤。故事也变得似银河的传说一样,那么真实地存在着,又那么遥远地不可触摸。
阖书静静沉思,脑海里,只有漫天的星河一对男女对望星空的样子,没有山没有水的陪衬。那种美丽的忧伤,排斥一切存在,空旷的让所有景物都不见了,只有流泻的银河……
写完,又重读一遍原著,一切都真实起来,意念与现实,链接的天衣无缝。叶子与驹子,真实与虚幻,正面与反面。忽然明白友人说的那些关于忧郁的话。而我一闭眼,脑海里就是那些美轮美奂、纯美无暇的画面。在洁净里写恶,在肮脏里铺展洁净,这是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徒劳的凄美传说,一切都在美的铺设里完美升华……

写于2014年1月12日

共 465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关于雪国的传说》,是一篇溢满淡淡幽幽心语的书评散文。作者从友人对她的文字的评语中得到了启示,决定拜读川瑞康成的《雪国》,写一篇关于雪的传说。“洁白的封面上,点点飘落的雪花,像安静的天使,几座低矮的茅草屋,隐若在慢慢雪海里,那么静谧,那么悠远,那么神秘。一行小字,像一条雪地里开着花儿的小路,指引着好奇的目光——“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作者抱着虔诚的心,细读了《雪国》一书,被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住,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独特的思维和视角,融心品读,便看便思,便读便悟,对作品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叶子与驹子,真实与虚幻,正面与反面。忽然明白友人说的那些关于忧郁的话。而我一闭眼,脑海里就是那些美轮美奂、纯美无暇的画面。在洁净里写恶,在肮脏里铺展洁净,这是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徒劳的凄美传说,一切都在美的铺设里完美升华......”作者以善良慈悲的心,来解读故事、审视情节;以细腻独到的视角,来剖析人物、升华意境,让读者对作品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该篇散文语言朴实,情感质朴,思维深刻,佳品力作,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1 楼 文友: 2014-01-12 21:54: 8 感谢作者赐稿心灵,心灵有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 2014-01-12 22:02:14 作者以善良慈悲的心,来解读故事、审视情节;以细腻独到的视角,来剖析人物、升华意境。该篇散文语言朴实,情感质朴,思维深刻,佳品力作,推荐共赏!!
 楼 文友: 2014-01-12 22:0 :25 祝作者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4 楼 文友: 2014-01-1 10:40:12 谢谢天龙老师的精心编辑,给我重新分段,还有标点,再次感谢,旋花上茶。
5 楼 文友: 2014-11-22 17:05:40 川端康成和芥川龙之介,是我比较崇拜的两位日本作家。前者文轻字灵,后者光芒四射。认识川端康成,是好多年前看了他的小说《伊豆的 》,而后一发不可收拾。真是太喜欢他的文字美了。读了此文,那些旧去的岁月,仿佛又回来了。谢谢。长治治疗牛皮癣方法
宫颈炎怎么治疗好
清远治疗癫痫病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