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参战部队及主战场地址介绍

高平历史网 2019-09-27 03:26:27

  淮海战役中参战部队及主战场地址介绍

  淮海战役参战部队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最凶,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最多的一场血战,同时也是一场各方面影响最大的战役,双方参战部队数量极大,兵力对比极其悬殊,解放军以少胜多,将蒋介石的精锐骨干部队全数歼灭,缴获无数

  淮海战役作战场景

  解放军共出兵60万,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协调一致共同作战

  ,一共二十三个纵队,并加上40万左右的民兵以及200多万人的支前大军的支持,总前委是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野战军有第一、三、四、六、八、十、特种兵、两广纵队加上山东兵团以及苏北兵团,一共十六个纵队外加四个旅,共四十多万人而中原野战军参战的有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这七个纵队以及三个旅,将近二十万人

  国民军由刘峙担任总指挥,集结了国民党的良兵主力,共80万人其中由邱清泉担任司令的第二兵团在陈官庄地区被灭,含六个军增援黄维的第六兵团由李延年指挥,下辖四个军由黄伯韬指挥的第七兵团在第一阶段于碾庄地区被歼灭,下辖五个军刘汝明的第八兵团下有两个军,黄维指挥的王牌兵团第十二兵团下辖四个军于双堆集地区被解放军歼灭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共四个军于陈官庄地区被歼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两个军此外第三绥靖区发生大范围起义改编,整个被解放军消灭

  这场战役以解放军取得全面胜利而告终,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的政治以及军事危机,完全丧失主动权

  淮海战役主战场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敌方之间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一次决战,是极为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顾名思义,淮海战役的爆发地点位于淮海地区,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指的就是徐州与蚌埠,该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连云港,西临商丘,北至枣庄,南达淮河,战争地区范围极广,影响极大

  淮海战役 主战场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向外展开,其中蚌埠、连云港等地都是战争的重要城市,它主要有三个主战场:一个是徐州东部的碾庄,我军主要在此击溃了黄伯韬军团;另一个是安徽濉溪双堆集,主要是我方在此歼灭了黄维军团;还有一处是萧县与永城接壤的陈官庄、李方林一带地区,我军在此歼灭了杜聿明为首的大集团,其中包括了邱清泉、孙元良、李弥这三个兵团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分为三个阶段,我军在领导人的指挥下,一步步打败敌军,取得最终的胜利战争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徐州边上的碾庄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也不是事先确立的,而是历史选择了此处,于此拉响了战争的号角

  第一阶段战争开始以后,眼看着黄伯韬即将战败碾庄,蒋介石即刻将杜聿明与黄维军团调至徐州救援,仍旧难敌我军士气高扬后来蒋介石放弃徐州,于徐州西南地区进行突围,最终还是陷入绝境,作困兽之斗最终黄维兵团与杜聿明集团依次全军覆没,我军大获全胜

  淮海战役分析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了七个兵团和两个绥靖区整整约80万的兵力,其中还有不少是精锐部队,尤其是“五大主力”中的第5和18军,兵力和装备可谓占据上风可是最后还是战败,五个兵团被歼灭,损失超过五十万人

  淮海战役国军战略

  分析国民党在这场战役中的失利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已失人心,成为了失道寡助的一方,国内的局势对其不利而济南的迅速失守,更是打破了他们既定的重点防御计划而之后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使其实力大减,让国军在淮海战役上的胜算又少了几分

  国军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败是很关键的一点战前,国民党在部署准备时就发生分歧,除了在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作战略防御这一方案外,还有一个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蒋介石倾向的是后者,但最后实施的是前者,可见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不断,即使大敌当前也不能缓和之后,对共军进攻时机把握不当,导致仓促应战,是战术上的第一个错误此外还有兵力分散、各部协调不当、行军拖延等等失误

  此外,国军情报的不足也很重要在发动前,中共明面上在布迷阵而实际上已经调兵遣将,而国军对此情报收集不足,以致对其进攻时间的判断有误,军队的部署和调动也十分缓慢比如粟裕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发出指令,而国军就一位华野的主力一直在原地没有接近徐州

冠心病人手心麻是什么原因
怎样调理小孩脾胃虚弱
小孩不爱吃饭如何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