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台平面磨床的主参数为工作台面直径夏季

高平历史网 2020-04-07 16:57:10

工业领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情况

2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外需急剧萎缩,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6月份的16%回落到11月份的5.4%,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效益大幅下降,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现象不断增多,经济中一些短期困难和长时间矛盾交织,我国工业面临多年来史无前例的窘境。

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果断决策,迅速实施扩大内需、增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立即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并在实行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干政策,逐渐构成了系统、全方位的一揽子计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展开一系列落实工作:

1是制定出台10大产业调剂和振兴规划。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陆续审议通过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各部门、各地区迅速行动,针对落实调整振兴计划,肯定需要制定165项配套实施细则,围绕“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业会聚、提升水平”展开,力争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带动投资增长。用好中央财政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或补助)办法,支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设备更新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目前,由发展改革委和我部共同管理的专项资金已全部下达,从下达投资计划情况看,拉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5600亿元,拉动倍数约为28倍。提早启动大飞机、“核高基”、高级数控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G和TD建设,预计全年拉动投资1400亿元左右。

三是实施减免车购税和“3下乡”,不断丰富和完善增进消费的政策。实施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增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前10个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87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 6%和 8%,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571万辆,增长6 %。全年产销有望达到1 00万辆。全国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 22万辆,兑付补贴资金48. 亿元,直接使百万户农民得到实惠。“家电下乡”拉动家电生产形势好转,下乡产品销售由8月份的76亿元上升到10月份的120亿元。

4是争取财税支持,积极稳定外需。积极推动国家财政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预计全年工业新增出口退税额约15 0亿元。10月份全国外贸出口同比下落1 .8%,降幅较6月份收窄7.5个百分点,较2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下落11. %,明显小于同期全国整体水平,占美国市场份额由2008年初的 1%提高到目前的 7%。

五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并积极开展落实工作。会同财政、金融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开辟多途径融资渠道,减缓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统筹用好中央财政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 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和服务体系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辟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积极推动改革,增进政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大部制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集中力量解决工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立即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展开一系列工作,既着力应对当前挑战,又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实践工业管理新思路,加强行业指点,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管理体系。

整体看,中央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实行,坚定了全社会的信心,稳定了企业生产和预期,工业经济较快抑止了大幅下滑态势,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态势日益明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今年1-2月的 .8%提高到10月份的16.1%,前10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实施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实现了增进工业经济安稳较快增长的预期目标。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逐步得到确立,但也应苏醒地看到,当前内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形势:

一是外需不足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从当前看,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尽管近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增长动力不足,美国及欧盟的部分发达国家高达9%-10%的失业率,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扩大,国际上对我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加大,对我出口产品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短时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2是工业回升基础不牢固,支持工业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外需延续低迷的情况下,对工业经济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投资、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支撑,但目前实行的一些政策的效应可能会逐步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明显改观,民间投资在一些领域还面临准入困难,培育新的增长点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产能多余矛盾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不仅带来了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严重多余,部份新兴产业在各地也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倾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区新增的产能也将在今后几年内释放,今后几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达到一个高峰。近期我国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无庸讳言,只有工业节能减排的大幅进展,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情势和目标表明,我国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调剂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迫切。

四是工业自身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端的情势还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当前,工业效益情况仍不乐观,虽然降幅收窄,但仍为负增长。部分行业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工业发展的

机遇和政策取向

面对着种种复杂严峻情势的挑战,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支持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加快推动,由此引发的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将对我国工业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拉动。

展望明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围绕会议肯定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本身职能,继续落实并丰富和完善相干政策。企业可以从中寻找新的机遇。

(1)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当前企稳回升成果,继续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调整和完善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做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加快推动 G发展和三网融合,增进信息服务消费。配合落实稳定外需政策,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支持企业“走出去”展开境外投资等。

(2)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大企业吞并重组推动力度,研究制定推动吞并重组实施意见,分行业出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强强联合、并购重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环保、节能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落实国发[2009] 8号文件,抑制部份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修订发布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坎。加强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推动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3)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模式。组织实行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改良产品质量,突出品种、质量、品牌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方面下功夫,提高全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4)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制定出台工业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会的指导意见,把两化融合与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推进企业、行业和区域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

(五)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信息通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延伸传统产业价值链。制定专项规划和政策,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从投融资、财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6)落实增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抓紧落实增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同时,继续保持对中小企业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和经营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用好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工业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绩,不断迈向新的光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西牛皮癣专科医院

重庆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雅安医治妇科方法

防治大骨节病的措施有哪些

腹泻后便秘腹胀怎么办

女人小便刺痛怎么办

2个月宝宝咳嗽
湖南治疗宫颈炎费用
小孩总咳嗽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