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哈巴雪山记

高平历史网 2020-03-01 07:42:09

登哈巴雪山记,关于登哈巴雪山多少钱的介绍

哈巴雪山的第二大本营设在4100米的一条融雪河谷旁,河中的乱石五颜六色,夺目耀眼,岸边的高山杜鹃含包欲放,微微的吐露出了诱色和芬芳。远处的大片乔木东倒西歪,断腰折枝,青苔复盖,一遍狼藉的景象。这都是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雷,电,冰包的威力所致。

从哈巴村的第一大本营到第二大本营,15公里山路,骑马5个多小时,海跋相差1435米,山路崎岖难行,但沿途风光旖旎,特别是黄土坡高山牧场,蓝天白云,草色青青,绿树点缀,牛羊成群,马帮穿行,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是中途休息和拍照的绝佳地方。

从第一大本营到第二大本营后必须住宿一晚,一是为了适应,二是登山需要,因为登山时间都定在凌晨两点后出发,12点前必须登顶,12点正所有登山人员不管你登到那个位置都必须立及折返,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危险,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雷,电在高原这块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变幻莫测的,瞬间就能摧毁眼前的一切。所以在第二大本营住宿一晚是完全必要一的。

第二大本营的夜晚风特别的大,一阵紧是一阵,只要有孔或缝就能发出哨声。但我们十个人的房间,却异常的安静,静得令人至息。没有鼾声,没有咳嗽声,连正常的呼吸声都听不到,好似一间空房。实际是大家都没睡着,都在屏住呼吸,生怕干扰了别人的休息,影响第二天的攀登。所以都在静静的等待着时间的流逝。就这样呆了五六个小时,不知是谁的手机响了,提醒现在是凌晨两点半,顿时一遍哗然,木制的高低床摇晃的吱吱声响成一片,头灯晃得让人睁不开眼睛,一阵忙乱。不知谁问了句为什么昨晚睡觉没有任何人发出声音?不知谁答了句没有声音就证明没有人睡着,得到了一遍肯定之声。便各自收拾打理自已的行囊,三点半吃早歺,四点分配完各自的协作人,四点二十终于出发了。

雨雪纷纷,冰凝打脸,跟着协作高一脚低一脚地前行。夜行最大的好处就是只顾脚下,心无旁鹜。到了石板坡凝冻路滑,爬行都很艰难,不少人在这里不敢前行而折返,放弃了登顶;其中包括我们在路上认识的西安朋友。过乱石滩时风大路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风刮下悬崖,又吓走了一批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天渐渐亮了,这时我们已登到了4900米的雪线。

什么叫雪线?就是4900米以下冰雪复盖率较低,多数地方岩石踝露。4900米以上全部被白雪复盖,白茫茫一遍。在这里开始穿冰抓,换冰镐,吃路歺,完后把手杖,背包,水和吃剩的路歺全部扔掉,轻装冲顶。一个冲字好象是箭步如飞,实际是如蜗牛般爬行,一步一小喘,十步一大喘,特别是到了绝望坡以后,近80度的坡度走一步退半步,走10步致少要歇一分钟,喘30口气,呼吸才能正常顺畅。就这样一步一停留,十步一休息,用了3个多小时才爬完300来米的绝望坡到达月亮弯,离最高点只有100多米。但好多登山者都在这里被迫折返,无缘登顶,留下遗憾。因为这里的风特别大,经常是8级以上的大风使人无法站立,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刮下悬崖,掉入万丈深渊。我们到达这里时雾较大,雾大就意味着风小,因此这最后100多米我们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顺利登顶。虽然登顶了,但也有很大的遗憾,就是什么也没看到,就象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不小心撒了几滴水渍,这几滴水渍就是我们这几个登顶者,其它一无所有。事物就是这样,有利就有弊,雾大风小有利攀登,但不利观景,相反我们就有可能无法登顶。

本来还有很多艺术的构思,如拍写真照,摆什么ps,正面,背面,露多少等,一切唯美的想法到最后都被一个字所复盖,累,累得不想再有一丁点多余的负担,累得思想单纯到整个大脑就装着一个字,困,仿佛整个世界最美的事就是睡觉,什么写真照艺术照早忘在九霄云外。

仅有的这几张照片根本没有反映出登山的艰难,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早已没了拍摄欲望和心思,全凭毅力战胜体能的巨大透支,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调节呼吸和坚持登顶上,精彩的镜头只留在了各人的心中。

一群半百登雪峰。

敬畏之心藏于胸。

深山峡谷月月走。

极限自虐中。

第二大本营。

第一大本营到第二大本营路上。

融雪形成的河谷。

哈巴雪山顶峰。

到达4900米雪线。

黄土坡高山草场。

哈巴村第一大本营。

哈巴村住地。

登山工具:安全帽,冰抓,冰镐。

华夏医院殷修利
儿童咳嗽专用药疗效好吗
金华中医牛皮癣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