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

高平历史网 2020-01-18 13:19:39

有一种感动,叫你的心里装着我

有一种感动,叫你的心里装着我—读《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近日,如获至宝,怀着崇敬拥戴之情拜读了《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更加深入全面、历史地了解了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要意义。书中内容故事性、趣味性、画面感很强,娓娓道来,其中有许多的情节,令我感动,给人温暖。

书中通过对当年那些与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村民们、知青们谈起当年的故事,记忆依然那么清晰,说起来依然那么激动,回味起来依然那么幸福。他们述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40多年前,珍贵的记忆虽然沉淀在流年岁月之中,但绝没有褪色(出版说明P2)通过一幕幕故事,了解当年留下足迹的那些地方,倾听着与人民同甘关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倾听着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倾听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心灵会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出版说明P3)

习当年作为北京的下乡知青,于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8日,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从臂膀稚嫩、不谙世事的少年不满16岁,还没有到该去插队的年龄雷平生,P6经历了农村的四大关就是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慢慢成长为与乡亲们一起同吃苦同劳作的壮小伙。

1974年1月成为梁家河村的支部书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历经磨难,带领大家办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建淤地坝,挖水井,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造知青林,搞河桥治理,等等等等P174成为乡亲们异口同声称赞的好后生雷平生,P15在梁家河插队的这7年,是受苦受难的7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7年王宪平,P234

他们吃过的苦,也许唯有下过乡插过队的知青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在城市里长大、工作的青年,乃至如今的后生,也许难以理解。刚到村时,他们的身上被跳蚤咬得起了又红又大的疙瘩,再加上挠破的血和感染脓渗出,看上去很吓人;由此出现了他们挽起裤腿蹲在各自的凳子上聊天拉话的滑稽情景;他们也曾一起吃过生猪肉,吃老乡、房东给的酸菜,充饥解馋。确实,一下子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心理上很不适应”那时候,我心中感到非常茫然和失落”P11与近平一同插队的雷平生说。

虽经历过犹豫、彷徨,但他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戴明,P145)以劳动历练精神,以学习丰富自我,以思考升华思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王燕生,P100)尤其是1973年后半年,以团员身份参加延川县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的整队不负众望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农村生产,真心实意带领农民改变生产生活面貌,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经过农村劳动生活艰苦的历练,的思想不断变化、升华,充满信心全身心投入为群众奉献的工作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站。直到同去的知青都走了,他自己一人继续留在梁家河,逐渐有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标,甚至做好了即使上不了大学也可扎根农村的准备。他已经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雷平生,P57)用他自己的话说,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P33)他从内心觉得,自己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是很光荣的事(雷榕生,P31)

对于自己的知青岁月,曾谈到,是陕北的人们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P15。他在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群众对的关爱,使他对农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P38。所以,即使离开了梁家河,的心也留在了这儿,一直念念不忘共同劳动生活了7年的梁家河乡亲们。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P233。

因为父亲被、母亲被的原因,当时的处境很不容易,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P99,P143要承受着比其他人大得多的心理压力,也面临着比其他人大得多的困难P143别人是从零开始,要从负数开始”P15他多次申请入党都不能获得批准。对此,他很坦然,很看得开自己的处境,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超于常人的坚忍、以优于他人的表现,赢得了和群众的信任和尊重,终于在1974年元月光荣入党,并被推举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P171乡亲们对他处事公道正派的佩服,对他扎实能干、有能力敢担当的信任,对他工作的关心支持,也都记在心里,以实际行动予以真诚回报、反哺,为群众做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陶海粟,P81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武晖,P246从一件件事情上,都能感受到对农村、对群众、对党员、对老一辈家的真感情。

老党员、从1936年一直1960年的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贵林的母亲去世,到他家的窑洞里,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吊唁鞠躬(P19)这在当时,是普通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因为那时是文革的第四个年头,很多传统都作为四旧或封建落后的东西掉了。但不那么认为,他完全是出于对1930年代老党员的母亲的尊重去做这件事情的。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雷平生,P20)

能够宽容、和蔼地对待一位智力稍有欠缺、农村说法叫半憨憨的孩子灵娃也是感人至深。多年以后,1975年经群众推荐、组织选派要去北京上大学,临行前与大家告别,得到关照爱护比较多的灵娃和灵娃父亲武玉华哭得最伤心,武玉华夫妇好像自己亲人要远行一样难过。1993年9月,第一次从福建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看到灵娃父亲已经去世,只有灵娃的母亲带着他度日,光景惨淡,生活艰难,便给他们母子俩留了500元钱雷平生,P21;武晖,P256的心地善良,按陕北人的说法,很仁义雷平生,P21怎能不令我们敬佩。

他们这些北京知青,淳朴的梁家河老乡们对他们很好,给予他们诚恳和宽厚,在生活方面很关心,吃住方面的照顾,带他们劳动,教他们生产技术,相互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在梁家河,对贫下中农,对老人、儿童、孩子,都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再糙的饭他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他也看得起张卫庞,P261所以,乡亲们也对他如亲人,念念不忘。1975年,被批准上大学,梁家河乡亲们依依不舍为他送行。走的那一天,没有任何人组织,梁家河村上的男女老少一大早都到他的窑洞门口早早地来送他,几个婆姨掉下了眼泪。更让人感动的是,村上一位叫石玉兵的人,双腿行动不便,平时不怎么出门,也拄着双拐,一步一挪地来送。赶忙走过去拉住他的手,当时就落泪了。这是他在梁家河唯一一次落泪梁玉明,P

张卫庞,张贵林的上门女婿。起初,他们知青做饭的灶房设在张卫庞家的一孔窑洞里P259自己一人留在梁家河时,又在张卫庞家搭了将近一年的伙P258所以,和他关系处得很好。后来,回到村里看望乡亲,见到张卫庞,总是跟他打趣两句。1993年,回梁家河,张卫庞当时在山上种麦子,听说后赶紧往山下跑。跑到山后腰的时候,正好遇到,不嫌弃张卫庞一身泥巴,一把就拽住他问长问短P年2月13日,和彭丽媛回到梁家河,得知张卫庞种植苹果,质量很不错,非常高兴,坚持亲自到塬上地头看了张卫庞的果园。这是什么感情?这是一种深厚的阶级感情,视农民兄弟为亲兄弟的感情,这种感情表达怎能不令人感动、令人鼓舞?2016年,在习的关心下,年近70岁的张卫庞将附近27户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苹果合作社,还搞了一个苹果品牌梁家河塬上苹果P26让老百姓通过勤劳的双手,一步一步富裕起来,过上好生活,不正是工作和奋斗的目标吗!

梁家河农村插队劳动磨炼学习的经历,是思想、觉悟、感情的出发点。如今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担任党的的,下乡调研,总是对群众嘘寒问暖,有时会掀起乡亲们的锅盖子看看,对地方普通群众的生活是那样的熟悉,对困难群众流露的真情是那样的自然。这种真情,来自当年他在梁家河的经历,来自他从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的故事,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P29)一次雷平生和一起到文安驿公社赶集,准备买煤油和烟。刚到公社院外,碰到几个老乡,对说,集上有个讨吃老汉,说是爸爸原来的卫士,从绥德、米脂一路讨饭下来,说要找。立即过去看了看,把身上的钱、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都掏出来给了老汉,还把外套也脱下来给了人家!要知道,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粮票是很重要的,当时的经济也很拮据,钱和粮票并不多。而且,那时已是阳历九十月份,陕北已经开始冷下来了。问都没问老汉是否真是爸爸曾经的卫士,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倾囊相助,真是常人所不及,可以说完全是出于对父辈那一代者的尊敬(雷榕生,P31)

到老房东家看望,为吕侯生治腿病的故事,体现出的对老乡的情怀无比暖心。在梁家河总共住过三个地方,先是刘金莲家,第二是吕侯生家,第三个地方是村里的知青窑洞(P260)和几个知青在刘金莲家住时,刘金莲的丈夫张青远是生产队队长,每天都带着他们到山里去打坝,修梯田,受苦,劳动;刘金莲做布鞋给穿,家里有啥好吃的,就想着给近平端去点儿相处得非常好,管叫干妈(P276)刘金莲家有了孩子后,从刘金莲家搬到吕侯生家,吕侯生和他们朝夕相处。1994年,吕侯生因修窑洞被掉下来的石头砸伤右腿,因缺钱得不到及时治疗,患了骨髓炎并恶化严重,在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的万般无奈之下,写信向在福建工作的求助。立即给吕侯生寄来了500块钱作为路费,让他到福州,帮助医院,并支付了医疗费用。1999年,吕侯生的病情复发并更加严重,腿没有保住做了截肢手术,又为他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P)2015年2月,回梁家河,还专门到刘金莲家、吕侯生家,看到那间熟悉的窑洞,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很自然地坐到炕边,和他们拉话交谈,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在得知刘金莲老伴因病去世后,心里很是难过(P277)他的心总是和老百姓在一起(P271)

离开中学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梁家河,虽然艰难困苦,但这段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可是哪一所高等学府、哪一座象牙塔里都学不到的真东西(王宪平,P232)

在农村的7年,看到了农村的真实现状,认识到农民的生活现实,深刻理解贫苦劳动人民的生活窘迫。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其实,这里”并不是单指梁家河,而是指我们中国每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每一个平凡的老百姓(王宪平,P233)我想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与陕北人民之间是一种亲人般的感情,担任党的、后,心里装着的更是全国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拥戴他,维护他,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家都相信,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1973年,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4年8月16日,延川县委在第8期《延川情况》上,通报表彰了和他所领导的梁家河大队党支部(局部内容)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去插队时,母亲齐心给他做的针线包,上面绣着心三个字。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5年,共青团延川县委9号文件,号召团员们在大办沼气运动中以为学习榜样,争当先锋(局部内容)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4年12月,延川县召开第四次团代会。后排右四与文安驿公社参加团代会的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5年6月,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榕生(前排左一)雷平生(前排右一)文安驿公社杨世忠(后排右)刘明升(后排左)合影。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5年8月,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榕生,同劳动英雄杨步浩(中)在延安王家坪合影。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5年8月,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榕生在延安宝塔山。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5年,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排右三)和北京及本地知青20余人,出席延安地区知识青年农业学大寨先进。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75年10月,离开梁家河去清华大学上学,10多位村民一直送他到延川县城。这是他们在县城的合影。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1993年9月,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2015年2月13日,回到梁家河看望乡亲,在当年带领村民建设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旁。 :学习时报 2017年08月18日。

参皇软膏美白皮肤吗
月经量异常吃什么药
安阳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