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子為逃避不喜歡的婚姻竟與已死之人成

高平历史网 2019-12-02 22:18:59

清朝女子为逃避不喜欢的婚姻,竟与已死之人成亲

在清代,因为专制时代礼教的钳制,男女婚姻上有很多怪现象比较常见的就是“守贞节”,丈夫去世,妻子不会改嫁;还有“阴婚”,将已经去世的男女结为夫妻

本文要介绍另一种很少受到人们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女子“慕清”(俗称“买门口”)

父权时代盛行包办婚姻,婚龄男子没有选择配偶的权利,女子当然就更无从选择痴男怨女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结合,由此酿成的婚姻悲剧所在多有

婚后,女方要做家务,养儿育女,要伺候公婆和丈夫,生活会非常辛苦如果家庭不和谐,女方往往要承担道德指责,仿佛她是导致不幸的罪人

清朝广东妇女之中流传一首歌谣,诉说婚后生活之苦: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眼泪唔干入下间(厨房)下间有个冬瓜仔,问安人老爷煮定蒸(问公婆煮还是蒸);安人话煮,老爷话蒸,蒸蒸煮煮都唔中意,拍起台头闹一番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九条裙!”

鉴于这些情况,清朝有些女子难免有了恐惧心理,想拒绝、逃避婚姻,但是“女大当嫁”已成道德铁律,不嫁难逃某些传统观念的审判(如死后成孤魂野鬼)不愿嫁人,又不想承担道德风险,于是就有了“慕清”,即嫁给已死的男人

广东许家有一个女儿到了结婚年龄,她请求父母允许她“慕清”父母不同意,她就说:

“姊以遇人不淑,贻父母忧倘女亦然,不重有忧乎?且女弱,亦不任中馈事苟或遁迹空门,是废大伦,诚不可也若女萝乔木,得托清门,无废大伦而克成素志,父母何病焉

?”

许氏女这番话的大意是:我姐姐的丈夫对她不好,你们担心将来我再遇到这样的男人的话,你们岂不是更担心?况且我体弱,承担不了繁重的家务劳作如果找个过世的男人嫁了,既完成了伦理要求,也能实现我的愿望,岂不两全其美?

父母犹豫再三,为免女儿受婚姻之苦,最终答应她“慕清”之后,许氏女有了名义上的婆家,有了名义上的丈夫,但她实际上过着单身生活,“窗明几净,焚香静坐而已”

清代学者俞樾称“慕清”之举为“非礼之礼”

除了“慕清”,更大胆的女子也用“自梳”和“不落家”的逃婚手段“自梳”是未婚女子把头发像已婚妇女那样盘起来,以示终生不嫁,单身到老;“不落家”指女子出嫁以后不住在夫家,只做名义上的夫妻

到了晚清,广东个别地方女子逃避婚姻已非个案番禺南村1903年有人口数千,一年之中出嫁的女子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顺德容奇缫丝厂1000名女工,有800人以各种手段逃避婚姻

宁愿孤独终老,也不去忍受索然无味的婚姻,这些勇敢女子的选择值得同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何搭建微商城

孩子夜里咳嗽厉害怎么办

以岭牌通心络胶囊价格

脑血管性痴呆症吃什么药

小孩脾胃虚弱吃什么好

孩子感冒发烧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轻微脑血栓应该注意什么
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