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明代宦官是如何掌握朝政大权的

高平历史网 2019-10-23 02:28:23

  中国历史上,明代宦官是如何掌握朝政大权的?

  中国历史上,宦官一直是政治发展的伴生品,宦官掌权、后宫干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现象宦官掌握朝政大权的现象在明代尤为突出,特别有趣的是一代改革家张居正,居然借助宦官掌握权力,推进改革,可见,明代的宦官的权力至大那么明代宦官是如何掌握朝政大权的呢?

  一是皇帝的猜忌和多疑,使得采取不正当手段监视大臣,这样,从机制和制度的角度给了宦官掌权的机会

  在太祖朱元璋时代,就有锦衣卫这个机构,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刺探官员的隐私当然,朱元璋时代的锦衣卫不是由宦官组织,但是,已经有宦官参与还比如明成祖朱棣时代的“郑和下西洋”,其带队领导郑和和副官王景弘是明代有名的宦官郑和下西洋的说话之一,就是寻找海外建文帝的下落如果这一结果成立,那么就从一个侧面证明皇帝借助宦官来实现自己打击政敌的目的这样,无形之中就给了宦官以实权

  据历史记载,成祖在夺取帝王的过程中,得到了宦官的大力帮助,因此将宦官视作心腹自永乐朝开始,宦官并可以出使外国(郑和),地方征税,采办、监军,甚至可以担当镇守地方、边防的重任

  在宣宗时代(英宗的父亲,朱棣的孙子),在宫中设立书堂,选小太监为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为教习,使宦官读书成为定制

  这是皇帝倚重宦官、把宦官当做主要政治力量培养的表现之一自然,宦官就会有权力

  明成祖时代设立的东厂,还有后来的西厂,就是宦官的机构

  二是皇帝的怠于政事与过分溺爱宦官,也是宦官掌权的形式机制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英宗时代的王振乱政

  英宗是宣德十年(1435年)继位的,当时英宗九岁对此,宦官王振依仗宣宗的不明事理和过分宠信,入掌司礼监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掌握皇帝印信,替皇帝整理各类奏章的机构在明朝,这一机构大都有太监掌握,这样,明代无形之中把最重要的事务交给了太监

  英宗时满15岁开始掌握朝政的这时,宦官凭借着英宗的宠信,培养了自己的实力,加上英宗软弱无能,王振利用英宗的过分信任开始左右朝政

  据说,英宗时代奉天殿等明代的主要皇宫建成,于是按照皇室规定,大宴群臣这是,宦官无论如何是不能参加的,宴会上,英宗想念王振,便派人前往问候王振见来人,生气的说:“我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辅佐皇上,难得我就不能到宴会上坐一坐吗?”英宗听到这话后,也觉得王振受了委屈,便应召王振对此,当大臣看到如此情况后,就更加害怕振,王振更加专权到最后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擒

  还有就是明武宗时代的宦官刘瑾专权

  ,也是这方面的例子神宗时代的魏忠贤也是利用神宗的怠于政事,独掌朝政大权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明代的宦官这么厉害,最为主要的就是明代中后期的皇帝怠于政事,沉闷女色,信奉妖术导致的,但是他们又不信任朝臣,这样,宦官自然成了皇帝掌握朝堂的得力助手,于是宦官党政的历史就形成了

  三是后宫干政,借助宦官力量,宦官成为集团联盟

  在宪宗时代,贵妃万氏专权但是,万氏作为后宫的一个女人,想要专权,必须借助一定的力量,否则不方便干政,这样,宦官便是最为可信的力量,同时,也是能天天接触到的人员,这样,宦官便成为后宫干政的集团联盟,自然,赋予了很大的力量

  宪宗时代的宦官梁芳、韦兴就是例子据历史记载,万贵妃祸乱宫廷,她的三个兄弟和太监梁芳、韦兴勾结在一起,将大明的国库挥霍殆尽宪宗得到消息后,视察国库,“见累朝金七窖俱尽”,说道:“靡费币藏,实由汝二人”可见,宪宗对梁芳和韦兴的不法行为是清楚的,但是由于万贵妃,他没有治罪,宦官更加肆无忌惮的挥霍国家的财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怎样注册微信小程序
芪斛楂颗粒
宝宝为什么不爱吃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