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其实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高平历史网 2020-03-12 17:39:03

近代中国其实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尤其是大清帝国轰然倒塌之后的民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尸横片野。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官僚主义的压迫,广大劳动人民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地处北平与河北交界的礼贤镇此时也不太安宁,兵荒马乱、盗匪横行。而老实本分的农民在地主老财的盘剥之下,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艰难度日。
这天夜里,礼贤镇辛家安村里的人们早早熄灯就寝。突然,一阵狗叫声把熟睡的人们惊醒,但是大家都害怕土匪进村抢劫,于是躲在被子里不敢发出任何动静。
狗叫声过后,又是一阵急切的脚步声夹杂着独轮车的声音传来。村民辛彦玖刚刚新婚不久,年轻胆大,耐不住好奇偷偷到了院子里从门缝中往外瞧个究竟。辛彦玖的妻子辛郭氏也刚刚怀孕,于是十分害怕,拉扯着辛彦玖的就往屋里走。

辛彦玖哪里听得进去妻子的话,一把抓住大门不松手。可能是大门年久失修的缘故,基本上就是虚掩着,此时如何受得了两个大活人的拉拽。“哄”得一声大门就此垮塌了下来。所幸辛彦玖夫妇只是踉跄了两步,没有被门板压住。
听到大门垮塌的声音,辛家老汉辛悦孔再也坐不住了,披着破棉袄连忙出来瞧个究竟。这时出现在辛家一家大小面前的一目让他们惊呆了,原来门外是一群群穿着破破烂烂的叫花子。
这时,一个年纪稍长的老者上前对辛家众人说道:“不好意思夜里赶路,路过贵村打搅诸位休息了。既然几位醒了,请赏碗水喝吧!”
辛悦孔连忙上前答道:“都是苦命人,说什么赏不赏的,媳妇......”辛郭氏见公公发下话了,十分识趣的进得厨房舀得一瓢水来。屋外的难民见有水喝,拿着破破烂烂的水壶都涌了上来。辛彦玖心地善良,见水不够分,忙又去提了一大桶水来。
老汉辛悦孔见大家忙着取水,上前向老者打探道:“这位老哥,听口音你们好像是从山东过来的吧,这一路辛苦了,看把你们渴的。这诸位是要到哪去啊?”

老者忙回道:“您老好耳力,我们的确是山东德州人氏,这不是闹蝗灾吗?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啊,只有去闯关东,找条活路啊!”“闯关东?”辛悦孔一听到这三个字,顿时来了精神。“闯关东,难道有饭吃吗?”
老者继续说道:“我们祖上虽不是旗人,但是有人在关外做过几年绿营,(绿营是清朝的一种兵制)对关外的情况还是十分清楚。那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原来有皇上的时候,偷偷闯关东是会杀头掉脑袋的,现如今皇帝没了,那里就成了块没人管的地界。”
辛悦孔听到这里忙请老者在院子里的石墩上坐下,拉着手继续攀谈起来。

辛彦玖见外面众人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且人数不多,便索性请众人在院子里住下。
就这样,大家在辛家将就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村长便把辛悦孔叫了过去。大概一顿烟功夫,辛悦孔心事重重的回到了自家院落。
老者见辛悦孔回来便起身上前告辞,辛悦孔忙挽留道:“各位先别慌走,我和家人商量些事,一会就来。”说完大步流星,急匆匆的走进了里屋。
原来,老辛家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百年,早就是人多地少,生计日益艰难。辛悦孔为了给长子辛彦玖娶老婆已经花光了积蓄。看着辛彦玖日益长大的弟弟们,辛悦孔每日是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昨晚辛悦孔听完老者的话,立马像是给打了一支强心针。于是一早就跟村长商量着自家跟着一起去闯关东。村长答得很干脆,你家人走了便将土地和房产收回。于是辛悦孔又不太甘心,回来跟家人商量起来。

辛彦玖笑嘻嘻的说道:“爹,我看那些人不像是骗我们。这年头难得有条活路,我觉得值得一闯。这一次,我陪您去。至于土地吗,我觉得留给二弟、三弟,让他们看家,顺便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娘。不行的话,到时候我们还再可以回来嘛。如果好,就把大家接过去。”
这下子全家人都觉得是个办法,纷纷赞同。但辛悦孔还是担心道:“你走了,那你老婆怎办?她可怀着孩子呢。”
辛彦玖安慰道:“没事,不才两个月吗。等到了关东,也不只是个把月的路程吗。”辛悦孔听到这,才算是彻底安下心来。
突然,门外一阵骚动,惊得辛家老少忙出门一探究竟。
原来,这个本来就不大的村庄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闯关东的事情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几百年间的繁衍造成的人口大爆炸早就养不活这么多人,兵连祸结的北京周边已经到处是一片草木皆兵。在最求好的生存空间,本能的驱动下,许多辛家安村精壮的汉子都毅然决然走向了闯关东的道路。这不听闻有人带路,都自发的打好铺盖聚集在辛彦玖的门口。
辛彦玖本想招呼大家一同出发,辛悦孔却看出了山东难民个个面面相觑,面露难色。辛悦孔一把将老者拉到一旁问道:“老哥,这是咋的啦?”
老者叹了气道:“不瞒老兄你啊,现如今闯关东的山东人数以万计,我们去了怕是杯水车薪。昨夜得到您老的恩惠,一同前往倒是没什么。如今又多了这些人,怕......”
辛悦孔总算明白了什么意思,忙撇下老者走到村民面前说道:“乡亲们啊,今天我们不走。各位在回家准备准备,明日一早好一同出发。”
村民听到这里个个兴高采烈,一哄而散。忙着各自回家,继续准备行礼包裹。
辛悦孔却面露苦色,呆在那里。而这一切都被儿子辛彦玖捕捉在眼里。
到了这日午夜时分,辛悦孔、辛彦玖夫妻还有山东众逃荒难民偷偷出了辛家大门,出了辛家安村,朝着北边的方向行进。
可是,没走出多远被一群手持火把的人挡出了去路。大伙惊魂未定,辛悦孔定睛一看发现原来是辛家安的乡亲们,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乡亲们上来纷纷指责辛悦孔口蜜腹剑,出尔反尔。
辛悦孔也不反驳,任凭乡亲们指责。
辛彦玖这时坐不住了,上前大喝一声道:“够了,都是为了活命,人多粥少,谁不想多分一点。现在你们走不走,走就跟上。”
这下子大伙再也不说话了,纷纷加入到这闯关东的大军继续向北走。

路上辛彦玖见父亲辛悦孔一句话不说,生着闷气。连忙拿出水来递给父亲说道:“爹,别气了,喝口水。”

辛悦孔一把推开道:“你小子别蒙我,你当我不知道这些乡亲是你叫他们堵住我们的啊。”
辛彦玖嘿嘿一笑,解释道:“爹,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吧。反正听说关东那地方大得咧。”
辛悦孔反唇相讥道:“你知道个屁,我们家原来的地本来就不够种,就是村里人太多了。现在好不容易去开荒,他们又赶来了讨好处。”
辛彦玖反驳道:“那怪谁,都姓辛。怪只怪人拼命的生,个个要子孙满堂。而土地却永远只有那么多。”
辛悦孔听到这,气得要打辛彦玖。辛彦玖调皮的躲开了。辛彦玖的媳妇辛郭氏忙上前拉住辛悦孔安慰道:“爹,您难道不知道他的德行啊,没一个正形,就是嘴贫。别生气啊。”这才辛悦孔放过了辛彦玖,继续气鼓鼓的向前走。

没走多远,突然从前方上岗处杀出一队手持洋枪的官兵将众人团团围住。吓得辛悦孔等人面如土色,慌作一团。
为首的军官手持驳壳枪得意洋洋的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深更半夜的到哪里去?”
辛悦孔定了定心神,上前答话道:“回军爷您的话,我们是辛家安百姓。这不是听说关东地广人稀,前去讨口饭吃嘛。请军爷们行个方便,让我们过去。”
“嘿嘿,给你们行个方便,好说好说。正好北京的吴大帅跟东北的张大帅要打仗,需要修战壕,正缺人手。本来我还考虑到哪去抓壮丁呢?便宜你们了,每天有咸菜窝窝头吃。都给我带走。”当官的冷笑道。
给各位读者交代一下,当时正值1922年春,民国时期著名的第一次直奉大战一触即发。当时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各自陈兵十余万在北京的马厂、固安、长辛店一带展开对峙。这伙难民不幸成为了这场非正义战争的炮灰。
当时辛彦玖还想反抗,但是架不住黑洞洞的枪口。一行男女老少就这样给装进卡车运到了前线挖战壕。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战争的烟云日益逼近,双方已经开始了试探性的炮战,每日漫无目标的互相对射一通。
这天晌午由于炮战的缘故,辛彦玖和父亲辛悦孔躲在战壕的地洞里吃着媳妇辛郭氏送来窝头和咸菜。突然发现前方阵地上有两个商人打扮的人被炮火击伤,困在那里呼救。战壕里的众人看到这里莫不为二人的小命捏一把汗,可是谁也不敢上前一步,伸出援手。

辛彦玖本是个菩萨心肠的人,哪里会见死不救。于是脱了大褂,准备冲出去救人。辛郭氏怎么会让丈夫冒这个险,上前一把拉住辛彦玖苦苦哀求道:“彦玖,你可别犯浑啊,你可快当爹了啊,你不为我想也要为我肚子里的孩子考虑下啊。”
辛悦孔也准备上前教训下辛彦玖,结果辛彦玖挣脱了辛郭氏的束缚冲了出去。回头喊了一句:“见死不救,我做不到。我去去就回,放心吧。”说完就冲入阵地救人。
辛彦玖几个箭步即将冲到二人面前,被一枚炮弹的气浪轩了出去。阵地后的众人不由发出一阵惋惜的哀叹之声。
辛郭氏立刻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
“别慌,大家看,有动静。他还活着。”辛悦孔惊奇的发现儿子还在一动一动的向前爬行,于是惊呼道。
大家于是朝着前方望去。“是啊,彦玖哥还活着。大家快看啊。” 不知是谁又补了一句。

果真辛彦玖还活着,而且毫发未损。他趁炮弹的间隔之机冲上前去一把抱住了受重伤的那位商人往回撒腿就跑。而另一位商人一瘸一拐的跟着往阵地这边缓缓前行。
辛彦玖快步回到阵地里放下这人,回头望去却发现轻伤那位依然还离着很远。辛彦玖发觉敌军的第二轮炮击马上接踵而至,大声提醒并做出手势要其卧倒。

那人好像听不懂辛彦玖说什么,还一直向前运动。
辛彦玖再也坐不住了,再一次冲出战壕一把将其扑倒在地。
“轰、轰、轰”几声炮声过后,阵地前一阵烟尘。
战壕里的人,心又揪了起来。
突然,两个身影从烟尘中露了出来。战壕里一阵欢呼。
等二人刚进入战壕,又是一阵冲锋号传来。各位民工于是刚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那受重伤的商人,挣扎的起来安慰道:“别怕,张大帅的军队开始进攻了,我们会保全大家的周全。”
“轰、轰,哒、哒、哒”炮声和枪声激烈起来,果真张作霖的奉军发起了总攻。
大概半个时辰,奉军占领了这块阵地。

这时,受轻伤的那位商人走到一个奉军军官面前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那奉军军官立刻立正敬礼,并指挥士兵用担架将受重伤的那位商人给抬了出来,送往医院疗伤。
正在辛悦孔等人纳闷的时候,受重伤的那位回头安慰道:“放心,你们安全了。”并指着辛彦玖说道:“你,我会来找你的。你救了我的命,我会好好报答你的。你安心在军营等着我。”
辛悦孔听到这里,于是连忙上前取悦道:“他是我儿子,为了就你俩的命他可是豁出命了啊。”
“爹......”辛彦玖压根就没想过报答,看到父亲这幅献媚的嘴脸实在是看不下去。
受重伤那人脸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担架给抬了出去。
事后,全体民工被安排到了奉军一方继续修工事。只不过伙食变成了白面大馍,时常还有些荤腥。大家心照不宣,这是沾了辛彦玖的功劳。
大约一个月后的一个黄昏,一群奉军带着两个穿着与奉军不同军装的军官来到工地找到了辛彦玖父子。
辛彦玖一看,原来这二人就是先前营救过的二位商人。
其中原来受重伤的那位军官快步上前,拉住辛彦玖的手兴奋的说道:“辛桑,你好,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感谢!”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另外的那位军官也上前搂住辛彦玖的肩膀,一把亲昵的抱在怀里。
“你们这是......”辛彦玖对这二人的这番行头装束感到了奇怪。

“辛桑,我们俩是大日本帝国皇军,我是中尉细川太郎,这位是高桥一夫大佐。我们这次作为奉军的军事顾问前往侦查直军阵地的情况,却误遇直军的炮击。直到辛桑救了我们。”难后又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哦,原来如此。”辛彦玖这次搞清楚了来龙去脉。虽然他久居乡里,并不知道日本人意味着什么。
辛悦孔听到这里如获至宝,忙上前央求道:“这位军爷,我儿子救了您的命,是否能赏几个钱,送我们回家呢?”
那细川太郎微微一笑,安慰道:“您放心,现如今支那地区兵荒马乱,大佐阁下已经为你们全家在东北安置了宅院,找好了生计。特接你们去享福。您放心吧,好日子就要来了。”
辛悦孔听到这里笑逐颜开,口里喃喃道:“祖先保佑,祖先保佑啊!”
而辛彦玖却发出疑问道:“感谢你们的厚爱,但是难道就我们一家人去关东吗?这些人怎么办?”
细川太郎无奈的摆摆手说道:“对不起我们管不了这些人,而且他们也没救我们。让他们在这好吃好喝就已经不错了。”
辛彦玖听到这里,十分不悦的说道:“这些人是我的乡亲,他们不走我们也不走。”说完扭过脸去。
旁边的众民工为辛彦玖这种大气凌然的行为无不翘起大拇指。而辛悦孔却一把拽住辛彦玖说道:“犟驴,你是不是要把你爹我气死啊。”
这时,高桥一夫大佐虽听不懂中国话,但也看出了事情出现了僵局。上前向细川太郎问了个究竟,然后笑了起来,对着细川太郎叽里呱啦说了一番。说完走到辛彦玖面前举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夸赞道:“辛桑,你的大大的,我的敬佩。”说完转身离去。

辛彦玖等人没搞懂高桥一夫的意思,楞在哪里。细川太郎笑嘻嘻的上前解释道:“辛桑,你放心吧。刚才的条件不变,而且把这些人都接到关东去。”
听到这里,众民工全都欢呼起来。
一名奉军军官却上前对细川太郎叫苦道:“太君,这人都走了,工事谁来修啊。”
细川太郎立刻板起脸来,恶狠狠的说道:“你如果有异议,叫张大帅跟我们大日本皇军进行交涉。”说完,掏出大一把洋园仍在地上。
那奉军军官见钱眼开,忙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就这样,辛彦玖一行人等坐上了开往东北入关的火车,只不过辛彦玖的家人被高桥一夫安排在了头等车厢,由细川太郎作陪。其他人则在次等车厢的闷皮车里而已。
火车一路飞驰,细川太郎一路上好吃好喝的殷勤招待。老汉辛悦孔被这眼前的一幕搞得是飘飘然,加上窗外如画的山山水水,不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哒、哒、哒”几声枪响,打断了辛悦孔的美梦,惊恐的往车厢下钻。
一旁的细川太郎笑嘻嘻的将辛悦孔扶了起来,解释道:“老汉莫怕,只不过是有很多人羡慕东北的富庶,偷偷的往里面跑。被大帅的部队发现了,就地枪毙而已,我们绝对是安全的。”
辛悦孔不解的问道:“闯关东还要枪毙啊?”
“是啊,要是全中国的人都进关来,东北可养不活这些人啊。这也实属无奈啊!”细川太郎叹口气道。
辛悦孔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庆幸自己躲过了这一劫。
不一会,从车窗里就看到了几具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铁轨两边。几个奉军士兵正在翻弄他们的行礼物件。
辛彦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感叹道:“这哪里是什么闯关东啊,这简直就是条生死血路。”
“哐、哐、哐”火车继续向前行驶,留下的除了那几具尸体,还有的便是那一滩血迹斑斑。

共 564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闯关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批的难民为了生存都成群结队往东北跑,其实也真的很不容易。一路的风尘仆仆,没吃没喝,没住处。晓行夜宿艰难跋涉。还有许多不可臆测的风险,被抓壮丁,被抓劳工,弄不好还要丧命。小说主要突出了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辛彦玖,他一腔热血,满腔正气一心想着乡亲们,英勇无畏。他救了人,没想过是什么人,竟然救了日本人,得到了日本人的优待,他们亲眼不看到了军阀枪毙闯关东的无辜百姓。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命运小说带着时代的背景,大气磅礴。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慎言。【编辑秋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71901】
1 楼 文友: 2014-07-20 22:1 : 5 楚叔叔,问好
2 楼 文友: 2014-07-21 15:17:49 战乱的年他,为了谋生的挣扎在生死线上,让心惊又怜悯,文章待续吗? 在秋天,等一片红叶,等一缕风凉,等同路的你。在文字里,被浅浮曝光是种荣幸,被道德鞭策是种激励,被智者点化方能成金。和对的人在一起,永远是春天,和春天在一起,难免诗情画意的袭来。
 楼 文友: 2014-07-21 20:41:5 火车继续前行,留下的除了几具尸体,还有那一滩血迹斑斑。这似乎是诉说着历史,诉说着车轮下碾压已碎的尘世。书写历史者,贫民也,用血汗,用泪水,用生命。小说在一个特定的年月,一个特定的背景下,一家人,一个村子,面对苦难,面对自我,人性的多面性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一一展开,心性豁达者,自私自利者,在生与死的现实里挣扎,最终随着火车的隆隆声湮灭在今人的惋惜里。欣赏作者的才思与才华,拜读。泉州治疗癫痫病费用
为什么得冠心
小孩积食用什么药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