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物业

高平历史网 2022-02-12 04:10:24

各种技能各种特效应有尽有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无饥渴!

——《君子于役》

在千年前的某一天,一个女子倚在门前想念她的君子,夕阳西下,鸡、牛、羊都已经回了家,但她的君子却不能够回家,她所能做的只是希望他在战争中一切都好……这就是《君子于役》。

这位等待归人的女子没有“辗转反侧”,没有“寤寐思服”,没有说“不见君子”怎么样,也没有说“既见君子”会怎么样。她所做的只是痴痴地等待,一直等到“日之夕矣”。诗中并没有明言这位女子希望丈夫归来,只是希望丈夫在战争中平安。又或者是,这位女子看见牛羊归来,就希望丈夫赶紧归来,但转念一想,丈夫正处在战争之中的,就立刻祈祷他能够在战争中平平安安。正因为这样,诗歌才会经过几千年都不会被蒙上尘埃,反而会增加无限的可能性。正是因为情感的永恒导致了诗歌的永恒,即使是隔了上千年,仍然能够从诗歌找到情感的共鸣。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这是女子想念的始端,丈夫在外行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到了哪儿。她一开始想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回来呢,后来又笑自己,丈夫到了哪儿都不知道,竟然已经开始幻想着丈夫回来的场景了,一句“曷至哉”使她的思念添了一份愁思。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这两句的表面意思很简单,就是太阳下山了,鸡牛羊都回家了。但就是这简单的两句话,使这首诗在千百年来诸多的思妇诗中熠熠生辉别具一格。简单的几个字,再无其他的赘述,但却使读者迅速地埔捉到思妇的情绪。到了黄昏,牛羊下了山,劳作的人也应该一个接着一个回到了山村,这位等待的女子不禁有了些恍惚,觉得自己的丈夫就在回家的人中,可是这些人“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到了这个时候才见她的落寞和惆怅。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这两句话本来的顺序应该是“日之夕矣,鸡栖于埘,羊牛下来”和“日之夕矣,鸡栖于桀,羊牛下括”,应该是看到太阳下山了,才会注意到“鸡栖于埘”“羊牛下来”,但为什么将“鸡栖于埘”置于“日之夕矣”之前呢?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而为之?这样的句式安排确实不合理,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些景色不是我们所见的情景,而是一个思妇所见的情景。一个想念丈夫的女子站在门前,她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忽然发现鸡群居然回了鸡窝,她心里想怎么会这么快就回窝了呢?自己觉得时间还早着呢,抬头看看,发现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眼光所及之处,发现牛羊开始下山了,果然是天色已晚了,是自己太过专注没有注意到罢了。由此一个一心一意思念丈夫的女子便跃然于纸上了。所以这样的句式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果拿围棋来比喻,那么这一招便是妙手了,可学而不可得的妙手。由此,诗的作者是不是思妇本人就值得商榷了,至少诗是应该经过文人润色的。

全诗只有六十四个字,却四次出现“君子于役”,大概是这位思妇像祥林嫂一般反复地唠叨:“我的丈夫在远方服役去了呀,我的丈夫去远方服役了啊!”道不尽许多委屈,牛运震评价到:“此诗提四个‘君子于役’,哽哽咽咽,抹杀许多诗歌乐府。”

诗的最后表达了思妇愿望:“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并没有希望丈夫能够建功立业,而是希望他吃饱穿暖,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夕阳西下,会不会有一个走神的士兵在想象着家里的妻子倚在门前痴痴地等待着……

共 1 9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采用叙事散文的笔法,以诗句内容为本,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歌内容和情感诠释得很感人。同时,把诗歌诠释得通俗易懂,把诗歌的句式和诗歌的技巧,把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都揭示得很清楚。【:春雨阳光】

1楼文友:201 - 22:07:16 进入诗歌中,感悟主人公的情感,是这篇解读文章的成功之处。 语文教师

2楼文友:201 - 17:02: 0 诗经 是我们的古韵的宝典啊,蕴含了很多的好东西,有心人就能挖掘到.

梅州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南宁盆腔炎治疗费用
黄石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