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好调查称大学生课外阅读低被活动考试和手机挤

高平历史网 2020-09-21 09:44:29

调查称大学生课外阅读低 被活动、考试和挤占

这个选修课把我们坑惨了。西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李佳(化名)叹着气说。

在学校的另一头,西南大学教务处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科长欧国凡一边整理着5000余份考卷,一边皱着眉头感慨,现在有的学生,真是令人寒心。

让他们烦心的,是被称为读名着拿学分的西南大学《名着阅读》通识选修课。从3年前饱受争议到逐渐被认可,欧国凡本以为课程已步入正轨,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今年这次考试,竟变成了学生和老师间斗智斗勇的闹剧。

斗智的考试和无奈的老师

2012年9月,西南大学颁布了《西南大学本科生阅读名着考核与管理试行办法》,其中规定,选修学生需在学校专家推荐的120本(种)、11类书籍中选择10本进行精读,通过考试即可获得两个通识教育学分。

试卷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出自己所选10本书的书名和作者;第二部分需任选其中一本写出主要内容。而真正令李佳和同学们发愁的是第三部分每个考场会指定考生共同选择的一本书,考生需据此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李佳解释说,由于之易有道的数据显示前不知道会被选择那本书,所以如果没有认真立马对对方进行放毒技能读完10本书,第三部分就可能完全动不了笔。然而直到考试前,李佳只读完了两本,身边的好友也大都没有完成课程要求的一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通关的秘诀:一间考场只考一本书的读后感,意味着同考场考生的书目里肯定有共同的一本,只要在考试前找到同考场的同学,再核对各自的书目就能缩小范围。

事实上,这个玄机,很多同学早已发现,甚至已经研究出更为具体的应对办法。

李佳在某前辈的邀请下,加入了一个群,群里497人清一色用考场号为名,以方便大家交换书目,甚至有热心人发布出自己整理的各考场可能考到的书目。最终,李佳锁定了自己的考试用书《古文观止》。

5月23日上午,当李佳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平静地等待一场预料之中的考试时,剧情却发生了神反转。

监考老师在观察大家基本完成了第一题后,突然随机指定了一个序号,要求考场内的所有考生按照第一题中自己在该序号上所填写的书目撰写读后感。

李佳所在考场指定序号是7,她原本准备好的《古文观止》也变成了《罗马帝国兴衰史》。当时大脑中一片空白,前十分钟硬是一个字都没憋出来。李佳承认,自己只好乱写一通。

欧国凡告诉,因为考前学校获知了相关信息,所以老师们在前一天晚上紧急开会商讨出这一对策。

尽管如此,被考生钻空子的行为还是防不胜防。据监考老师反映,在第二场考试时,有人收到了前一场考试同学的通风报信,在写10本书的书名时用铅笔写,待老师宣布序号后擦掉,再替换成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书。

考试中,有学生弃考离开考场、或是坚持使用铅笔作答。欧国凡和监考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心,劝他们返回考场继续答题。其一是不想影响其他考生考试,另外,本来鼓励大家读书是件好事,我不想它变成学生和学校间的对抗。

欧国凡说他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处理好这次考试引发的骚乱,二是如何将这门课程的程序和制度继续完善。但我们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爱读书,而不是当作一种任务。

活动、考试和疯狂挤占读书时间

大半年过去,连10本书都没有读完,李佳也有自己的苦衷。其实我也算个文艺青年,高中读了不少书。但刚进大学那会儿,一股脑加了好几个学生社团,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各类活动。久而久之,李佳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分割成了碎片。经常是拿起一本书,又碰上各种事情。李佳有些无奈,一年来,除了教材,她一共读了5本书。

而对于在北京读书的刘欣然,让她感到无奈的事则更为现实。

刘欣然是中国地质大学科技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 正面临着一个抉择的她根本没有心情看书。她想考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科技类英语专业硕士,以便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留在北京。

每天在图书馆里坐到腰疼,面对着成摞的专业书和习题,刘欣然形容自己每天回到宿舍之后就有一种大脑被榨干的感觉。晚上回到寝室,她会习惯性地打开或电脑看看电影和综艺节目。大家都累,没人愿意在读书上消耗脑力了。

不仅考研、考试、上课填满了她的大部分时间,考证也分散了她很多的精力。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四级的她正在为专业八级证书而奋斗。

考研结束后,我还要试一试人事部的口笔译证书。在她看来,北京的竞争很激烈,没有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就没有底气。

除了社团、升学、求职的压力,也悄悄偷走了大学生们的时间。

接受采访时,中国传媒大学俄语系的方庆乔正在备考期末,但她坦言,即便是在期末,自己这个重度依赖症患者也会经常刷。她告诉,自己每天睡觉前肯定会刷,看看、微博和各种客户端的推送。她开玩笑地说道,现在每晚不被砸两次脸都不习惯入睡了。

不仅如此,早上醒来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拿起,课间会刷,遇到不喜欢的课,有时会看上几乎一节课。感觉自从有了之后,都没有阅读的耐心了。在上大学前,方庆乔曾给自己设定过每周一本书的目标,可惜从没实现过。

2012年,安徽大学传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芮必峰发微博称,规定研究生3年读100本书才算及格,300本则是优秀。这个规定曾在上引起争议。有友评论说,这是让学生翻书还是看书?

芮必峰则对这些质疑声不以为然,他当时回应称,他算了一下,是3.6天一本书。一天8小时睡觉、2小时吃饭,研究生上半天课4个小时,剩下10个小时刨掉两小时上、谈恋爱的时间,还剩8小时。3.6天就有30个小时,20万字的书读下来没有问题。

大学生的理想空间不该被现实挤压

在我们那个年代什么也没有,能够接触到的媒介只有书。芮必峰清楚地记得,自己进入大学时,安徽大学图书馆馆藏有限,许多经典读本成了当时学生们争相借阅的宝贝。


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南平牛皮癣医院有哪些
汕尾治白癜风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