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彩电巨头企业为何频撤中国市场

高平历史网 2020-06-13 04:19:02

随着松下电器于1月底关闭一家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在中国的电视工厂,这意味着在剧烈的彩电市场竞争冲击下,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谋求以订单外包方式继续参与中国市场蛋糕的抢夺。事实上,出于经营压力、行业前景等多种原因,不仅仅是松下,包括其他的日本企业也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此种现象也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带来的一种必然市场反馈。随着中国本土厂商,尤其是互联企业杀进智能电视市场之后,仍然以传统模式经营彩电业务的外资家电巨头的发展越来越举步维艰。

日企败退是思维跟进不够

其实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在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方面一直有优势,最近市场传闻着一些帖子是中国大妈们喜欢到日本去买电饭锅、马桶盖之类的电器消费产品。目的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在一些创新方面做得很人性化。因此对于创新而言,应该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日本企业败退中国市场?

其实松下、东芝等厂商已经计划退出电视行业,曾经被称为 液晶电视之父 的夏普也正在收缩电视业务,而情况好些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也只能算是勉强维持,也曾一度被传闻要剥离电视产品和移动产品。再往前推一下,我们看到曾经以领先的等离子技术走红市场的先锋在2010年将电视品牌授权给了苏宁,三洋电视品牌的使用权卖给了国美。我们看到,日本彩电巨头近几年在海外电视机市场已呈现日趋萎缩之势。

对于一些传统的电视厂商来说,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已经改变了市场经营模式,这恐怕才是日本企业纷纷撤离电视产业的一种无奈。或者说,传统厂商对于互联思维的运用和理解还没有真正吃透。

日本电视企业集体败退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日本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二是创新能力缺乏时效性;三是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随着日本企业的没落,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机会。奥维云的数据,2014年东芝电视全球销售大约720万台,夏普有800万左右昨日又有成都商户向华西都市报爆料,松下850万台,索尼有1200万台,随着这些日本品牌市场份额的逐渐萎缩,给中国企业的发展,甚至全球扩张均带来了巨大机遇。

中国彩电市场:已然进入格局调整期

与其说日本企业退出家电行业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更多机会的话,还不如说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加快了日本企业的败退。这种论断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尤其是中国互联企业切入到家电市场之后的一种思路转换,带来的冲击是异常巨大的。比如乐视、小米、爱奇艺等互联企业以内容和服务为依托,不管是单干还是合作进入到硬件市场,无论是搞生态服务,还是玩互联营销,均以电商渠道为着力点,减少中间环节,最终给消费者更多的让利空间,加速了家电市场的份额变化刘闯遭遇韦斯利。这方面以乐视最为鲜明。

重庆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风湿骨痛日常调理
男性勃起障碍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