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贵刊去年第十期第二单元的作品与争鸣搭配

高平历史网 2020-05-21 17:15:04

偶读贵刊去年第十期第二单元的作品与争鸣,再浏览一下该期要目,看今天文学界,不胜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怅然之感。我们不禁要问:当今的文学批评究竟要走向何处?

也许,顾名思义,《作品与争鸣》只发表有争议的作品和争鸣文章,至于其它,倒是无暇顾及的事。笔者很想知道,作为一家刊物,其出版宗旨是什么,其影响又如何?

胡正先生的短篇小说《妈妈》及有关三篇评论,原载《西湖》,又刊《争鸣》,公评婆争,一团吵嚷,好不热闹!妈妈,“官司”从杭州西子湖畔一直打到北京“大名府”,看来“案情”不小,然稍一省察,却原来是“这样的母爱值不值得歌颂”的区区平凡事。我们不难揣测,倘使高尔基的《母亲》也或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今天在这里问世,说不定地球将不翻了个个儿才怪哩!

令人吃惊的是,作为文学批评,论争者三方均置文学艺术本身的根本属性——真实性问题于不顾,或有视无睹,或避而不谈,或以巧言妙笔弥其彰,或顾左右而言它。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并不等于艺术,一般的宇宙观也并不等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方法。”鲁迅先生也说,“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究竟这种母爱是否值得歌颂——当然这是文学批评所应当引为注意的,至少,是首先应该注意的,然而却远不必动众兴师,作品的政治性如何自有职业政治家、政治评论家和众目睽睽的万千读者明鉴。他们的实际作用于社会的力量,比起一篇文学批评文章,大概要超过一千倍。而对于文学艺术本身恰又是他们所不能或不能完全理解的,那末,我们为什么不在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方面去给以评价,以期砥砺作者、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及其鉴赏水平,而在值不值得歌颂的问题上津津乐道呢?

“叶芝”是人是仙,这倒是我们搞文墨的人所应该仔细审视一番的——

小说中这位照片被一个忙于“研制”“攻关”、无心恋爱的人“搞”去的而自己却蒙在鼓中的外厂“ 妹”,既没有老槐荫树的牵缘,又不见小伙子本人的秋波暗送,居然能作为一个“我”的朋友,“妈妈”的“儿媳”,“换过衣服就上这里来”,送给一位陌生母亲的一个蒙骗的“孝顺”,此非滑天下之大稽?!

尽管异想天开的作者安排了一个“也觉得这事很棘手”的“妹妹”去和她商量,这个角色恐怕仍只有“呆子”去担当!

数据分析显示

记得鲁迅先生还说,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为真实,现实中不曾发生而可能发生的也为真实,这叫艺术的真实,而这篇小说中的如此真实到哪一个世纪哪一种国度找去?幸亏姑娘“心地善良”,后来,像作者组织其它有关情节一样,百依百顺地“真的”和“我”“相爱上了”,否则,“九泉之下”的“妈妈”的“福气”何在,“生儿”的“孝顺”又是什么?——悲也夫!

可悲的还不在这里,可悲的是三尺儿就能看出瑕疵来的东西,却能旅行大半个中国,从一大堆文学批评家的眼皮底下走过去;更可悲的是,作为一个“家”,自己的看家本领不用,却去凑门前的热闹儿。

共 114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有的放矢,观点鲜明,针对胡正先生的短篇小说《妈妈》及有关三篇评论,对论争者三方置文学艺术本身的根本属性真实性问题于不顾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立论是应在“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方面去给以评价,以期砥砺作者、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及其鉴赏水平”,又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具体情节和主旨要义的探讨和论证,引用理论,摆明事实,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即题目所言,文学批评要“务实务真”,言简意赅,言之成理。感谢赐稿梧桐。【:西湖月牙】

1楼文友: -15 12:20:24 文学评论是很专业的事情,不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喜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事情。这有点像医生,就病不就人。但一篇作品所表达的善恶,一般情况下,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或者讲是能分清是非的人是可以分辨清楚的。太专业的评论,还是听听有专业文学理论基础和修养的人评论为好。此篇文章也算是提醒读者,关于文学评论方面的问题,尽量谦虚谨慎,不要离题万里。除非是把对某一项评论当作娱乐,随意调侃。就这,也要考虑自己的评论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问好郭老师。看到您的文章,高兴。 最好把写作当做卡拉OK,要的是自信。经常练习,也就慢慢有感觉和乐趣了。

回复1楼文友: -15 19:19:59 久违了浪人,近好!

2楼文友: -15 22:55:08 文学评论我不擅长,欣赏、品读、向您学习了。

回复2楼文友: -16 08: 9:51 不客气,共同学习!<现将××镇小集镇建设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政府驻地位于××西岸/p>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眼科
佛山白斑疯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