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呢

高平历史网 2020-03-06 03:56:05


陈海清的确是顺山屯庆丰乡乃至原安县有知名度的人物。凭什么呢?凭他的嘴。他一张嘴,那些顺口溜和歇后语,就争先恐后地往出钻。
跟陈海清熟悉的人都说,他那个锃亮的大脑门儿里可是有些玩艺!的确,他记性好,脑筋转得快,还敢说。有些顺口溜,他是原创;有些经他改编加工;有些听来的经他传播——不管哪一类,只要他说过,就会从顺山屯流传开来。作为乡村达人,到底是顺口溜成全了陈海清,还是陈海清发展了顺口溜,不得而知。

陈海清年青时当过保管员,当过民办教师,后来还做过小买卖,可谓见多识广。这样的人,故事当然就多。
“大帮哄”那会儿,陈海清冬天穿条大棉裤,人送外号“大裤裆”。有一回,于长信、李春光两位公社干部下乡,在粪堆旁见着队长,想整点黄豆。队长对当保管员的陈海清说:“大裤裆,一人给整半口袋吧。”平日两位干部常来队里,跟陈海清都熟,这会儿也凑趣儿,于长信说:“陈海清——”李春光说:“大裤裆——”陈海清早就对他们总来划拉东西不大满意,顺口回敬道:“——里面装着两只羊:粗毛于长信,细毛李春光!”一下子把大伙全说笑了;两位干部红了脸,从此再也不敢叫他外号了。
当保管员那会儿,他的嘴就黑。有一回去大队,回来就跟大伙说:
“大队饥荒为啥多,
王八混吃喝。
来了一个客(qiě),
预备好几桌,
花了六十元,
报了一百多。”
政治队长说大裤裆你别瞎说,你能挡了啊?
陈海清就嘿嘿一笑,说也就是快当快当嘴吧。
没几天,有关领导就找他到大队,告诫他要注意政治影响,不要图一时嘴里舒服,影响干部形象。
陈海清嘴里答应,不久又控制不住了。
那天,公社检查团刚走,陈海清就口无遮拦地说起来:
“公社检查团,
直奔西瓜园,
一家抄一个,
首先尝尝鲜。
吃完各奔东西走,
管谁去要钱?”
政治队长听了,刚要制止,副队长说:“他妈的,整走好几十西瓜!”其他社员也都气得鼓鼓的。政治队长当时叹了口气,没吱声,过后跟陈海清说:“其实西瓜弄走那么多,我也心疼,可你说有啥招儿?我也难哪!”

难归难,说了算的还是上边。正月初六一开工,陈海清的保管员就被刷了。
陈海清并没有吸取教训,依然我行我素,连干部都拿他没辙,更别说一般人了。
有回耪地,不知为什么,副队长领大伙干“毛”(指速度超出平常)了。陈海清当保管员几年,干上趟子活儿少,这回竟然被落在最后。大伙到了地头呼哧带喘地擦汗时,陈海清也收了手,拄着锄头,抓着草帽扇风,那锃亮的大脑门儿就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孙小眼儿不识趣儿,居然敢取笑陈海清,他一挤小眼睛,冲陈海清尖声尖气地喊:“哈哈!倒背手扇扇子——硬装大尾巴鹰,你那大脑门儿也不管用了吧?”陈海清清清嗓子,嘿嘿一乐:
“天上下雨我不愁,
人家有伞我有头。
别人顶着中号伞,
老子顶个大号头!”
大伙哈哈一笑,有不少人伸锄头接他。张大吵吵朝孙小眼儿一挤眼睛:“你就得瑟吧,看他到头收不收拾你!”
果然,陈海清一到地头就冲孙小眼念叨开了:
“姓孙的,命不强,
生来埋怨爹和娘。
站在人群小三辈儿,
姓儿也比姓孙强!”
在大伙的哄笑声中,孙小眼只好讪笑着躲一边去了。

李二豪横当上政治队长后,感觉有点摆弄不了陈海清,正好赶上小学校缺民办老师,就跟大队推荐陈海清。陈海清毕竟初中毕业,参加过红卫兵,大串连时在北京见过毛主席,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政治素质,都是符合条件的。当然,大队书记也讨厌他那张嘴,心说让你去教小孩儿,你还能跟小孩子啥都说么?
于是陈海清就成了孩子王。
过年时,陈海清家里贴的对联与众不同:
“怨声骂声哭闹声声声入耳,
上面下面家里面处处为难。”
原来,陈海清的老婆是个“滚刀肉”,家里外头的事,事事都要说了算,再加上她人高马大,动不动就推搡陈海清,任你陈海清有天大的本事,回到家里也是鬼迷张天师——有法无处施。
大伙知道陈海清的处境,一般不大跟他谈老婆的事儿。其实,陈海清才不避讳这些呢,李小板凳大龄结婚,正洋溢在幸福中,陈海清却说:
“娶了老婆更是累,
洗脚揉腿带捶背。
仿佛万恶旧社会,
把把都是辛酸泪!”
李小板凳当笑话说给大伙说,不几天就传开了。很快,话就到了陈海清老婆嘴里。正赶上老婆这几日大酱缸冒泡儿——生点咸(闲)气,回家就冲他喊:“当个破民办,挣那两吊半钱,成天他妈胡咧咧!这破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陈海清一见事不好,只好委曲求全:“老婆呀——
你让我朝东我不敢朝西,
你让我爬凳我不敢爬梯,
你让我吃干我不敢喝稀,
你让我擦汗我不敢擦鼻涕!”
老婆大吼一声:“别耍贫嘴,有能耐你弄来俩钱儿,让我们娘几个可劲花花!”
陈海清一看软的不行,只有躲了,他边往外走,边顺嘴念叨:
“女人女人真奇妙,
会生孩子会睡觉。
见到银子她就跳,
一有吃的她就笑。
没钱没吃脸变调,
说起话来像鬼叫!”
老婆一听,更加来气,拎起笤帚就撵出来……

以陈海清的文化水平,如果好好干,肯定能弄个民办转正。可驾不住老婆一天到晚嚷着钱不够花,没办法,只好在包产到户时,辞了职,回家承包了一垧多地。校长跟他说:“熬几年转正,退休可是有劳保的呀!”他苦笑一声:“唉,近视眼配镜子——解决目前问题吧!”
陈海清地种得很一般,心却一直很野。一到农闲,他就往城里跑。跑来跑去,瞅出门道来了,今天倒腾点大蒜,明天倒腾点辣椒,小日子一天天暄起来。他还常常买书报,一张报纸能翻来覆去研究多少天。
见多识广的陈海清嘴依旧很黑。
傍黑天,人们多聚在小卖店,打扑克,扯闲篇儿。只要陈海清一去,就有人给他找纸壳子。他也不谦让,坐在纸壳子上面,掏出烟卷给跟前的人让一遍,便开始清嗓子。张大吵吵就说:“快别拿腔儿做调儿的啦,有啥新鲜词儿,整几句呗!”
“要说还是人家城里人,那是裤腰带挂暖壶——有一腚(定)水平!”陈海清吐了口烟,“今天在公交车上,我就听俩人唠,一个说,现在是富了投机倒把的,苦了奉公守法的,提了溜须拍马的,奖了弄虚作假的。另一个说,现在的官,是酒喝一瓶不醉,舞跳一宿不累,麻将老K样样会,老婆说啥都对。”
大家都笑起来,纷纷说,整的是挺有水平,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官,可不就这样么!
“还有绝的呢!”陈海清掏出小本子,说:“有看过《红楼梦》的吗?(大家摇头)那里有篇《好了歌》,现在有人搞了个《‘好了歌’新编》,也老厉害了——
“世人都说‘倒爷’好,
倒来倒去都‘发’了。
只要能把大钱赚,
道德良心不要了。
“世人都说‘后门’好,
这条路子‘没治’了,
不管事情多难办,
最后全都办成了。
“世人都说‘宴会’好,
‘四菜一汤’吃肥了!
你请我来我请你,
反正公家报销了。
“世人都说‘扯皮’好,
不费力气不费脑。
扯上三年又五载,
问题自然不见了。
“世人都说‘官僚’好,
这顶帽子妙极了。
出了问题别害怕,
戴上帽子没事了。”
“啊呀妈呀,谁这么有才呀?真是走道捡爬犁——有捞(唠)的!”李小板凳一脸羡慕。
“我说一句——”陈小调儿拉长了声:“咱是本家,我可提醒你一句,你净整这些嗑儿,可别犯错误啥的!”
陈海清一笑:“这算啥事呀,人家报纸都登了呢。你们看——”说着从兜里掏出报纸,指点着,“这儿!再看这儿——村瞒乡,乡瞒县,一直瞒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完文件下饭店;还有这儿——宴酒席上撑肚皮,遇到问题垂眼皮,汇报工作吹牛皮,选举时候扯头皮!”
“别说,现在还真让老百姓说话了!”陈小调儿点点头。

陈小调儿的话后来还真应验了——陈海清在五十五岁时进了拘留所,不过不是因为说这些顺口溜,而是替外甥贷款担保。外甥要建个收粮点,找亲戚朋友贷款。找到亲舅舅,才两万块钱能不给贷吗?可谁知,外甥受骗,钱打了水漂儿,人也逃了,剩下这些担保户,跑又跑不掉,还又还不起,干挺着法院来了传票,后来抓了人,蹲了拘留所。
半个月后出来的陈海清,人瘦了,大脑门子却依然锃亮。到了小卖店,依然有人给递纸壳子。他刚往上一坐,张大吵吵就问:“这回进里边有啥感想啊?”
“别提啦!”陈海清一拍瘦腿,说:
“一进班房心惊肉跳,
两天过后有说有笑,
三顿牢饭按时送到,
四面围墙外加岗哨,
五湖四海都来报到,
六神无主还想逃跑……”
“这家伙,还一二三四五六,有没有七八九十百千万哪?”李小板凳往前挪挪板凳。
“没啦!——我告诉你们大伙儿,以后就是亲爹从棺材里爬出来找我贷款,我他妈都不干!真图鄙(方言,不值得)呀!”陈海清一脸哭相儿。

如今的陈海清,依然爱说顺口溜儿,不外乎什么“下班就回家,挣钱老婆花,给 留号码,去酒店点龙虾”,什么“你血压高,血脂高,职位不高;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政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什么“家里有个做饭的,办公室有个好看的,身边有个犯贱的,远方有个思念的”,诸如此类。在小卖店,有人问他打哪掏弄来的,他一笑,掏出手机一比划,说:“短信哪!你看,这还有——兔子不吃窝边草,好马不吃回头草,老牛时兴吃嫩草,天涯何处不芳草……”
“这家伙,挺赶时髦呀,会发短信吗?”李小板凳羡慕地问。
“当然!”陈海清一抖手机。
“没发几条骂骂杂儿?”张大吵吵凑上前说。
“净扯!”陈海清一拍大脑门儿,亮开嗓子——
“直补油补种子补,平房换瓦还有补。
家电下乡花钱少,村村通上水泥路。
合作医疗民受益,学费书费全免除。
农村养老有保险,年年照顾贫困户。
如今赶上好社会儿,再骂纯属二百五!”

共 69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以第三人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儿正鲜的人物陈海清。陈海清初中毕业,进过北京,见过毛主席,可谓见多识广。陈海清最擅长的就是编制一些针砭时弊的顺口溜、歇后语,表现了他深厚的生活积淀,与丰富的生活阅历。陈海清耿直、鄙视那些不劳而获的下乡干部。当保管员时,下乡干部揩生产队的油水,他机敏灵力,叫他大裤裆,他说顺口回敬道:“——里面装着两只羊:粗毛于长信,细毛李春光!”。他当过教师,承包过责任田,做过小买卖,蹲过大狱,改编过《红楼梦》的好了歌,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现在的陈海清依然编制那些顺口溜、歇后语,歌颂党的好政策,歌颂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小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有正直的一面,也不乏油滑狡黠的一面,极富个性。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侃大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102407】
1 楼 文友: 2012-10-2 11:05:07 本文以第三人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儿正鲜的人物陈海清。陈海清初中毕业,进过北京,见过毛主席,可谓见多识广。陈海清最擅长的就是编制一些针砭时弊的顺口溜、歇后语,表现了他深厚的生活积淀,与丰富的生活阅历。陈海清耿直、鄙视那些不劳而获的下乡干部。当保管员时,下乡干部揩生产队的油水,他机敏灵力,叫他大裤裆,他说顺口回敬道: 里面装着两只羊:粗毛于长信,细毛李春光! 。他当过教师,承包过责任田,做过小买卖,蹲过大狱,改编过《红楼梦》的好了歌,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现在的陈海清依然编制那些顺口溜、歇后语,歌颂党的好政策,歌颂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小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有正直的一面,也不乏油滑狡黠的一面,极富个性。
2 楼 文友: 2012-10-2 11:15:50 谢谢编辑费心编辑!
 楼 文友: 2012-10-2 1 :12:56 大山对于陈海清性格的评价,可谓精当!肇庆男科专科医院
合肥妇科医院
肾虚肝火旺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