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高平历史网 2019-12-18 18:36:24
是谁继承了夏禹的王位
我们都知道夏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有五个儿子,但是其中启继承了他的王位,当时他继承王位也是因为通过武力所解决的,同时也是“禅让制”到“世袭制”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他改变了这一现状对于后代的发展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络配图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络配图
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随即启即位此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身世传说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王位之争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姒启画像 禹斩之”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
,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络配图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甘之战 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
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络配图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姒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的战争战前,姒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禹伐有扈的继续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
,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络配图
文中第一段介绍《甘誓》背景,是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六卿”过去的解释多认为是六军之将,实际上“六卿”和“六军”都是周代以后出现的,是成书时借用的后代词汇,其所指当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个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称的“我史”、“朕史”、“东史”、“西史”等往往参与征战,所以夏后启召“六事之人”传达战争约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见启时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是前一个历史时代无法相比的
相传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可见姒启取得甘之战的胜利,“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是很不容易的
武观之乱
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终于打破了氏族制度下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权力,国家出现了,但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愈演愈烈姒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又发生了争夺继承权的骨肉相残,这就是武观之乱
络配图
在周代文献中,曾将“夏有观、扈”和“虞有三苗”并论,其中的扈是有扈氏,观则为武观,或作五观还将他与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汤子太甲、文王之子管蔡相比,说“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
,可证姒武观是姒启之“奸子”关于武观之乱的经过留下的记载很少,仅见今本《竹书纪年》中有:“(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时代更早的《逸周书·尝麦》篇也记述了对这次叛乱的征讨:“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卑正夏略”文中的“五子”当为“五观”之误据今本《竹书纪年》启在位十六年约略可知在姒启的晚年已发生了诸子争立的动乱,季子武观因此被放逐西河后来,当继任问题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时,姒武观发动叛乱,效法姒启用暴力夺取继承权,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姒武观的叛乱关于西河之地望历来说法不一,较多说法是在河水之东的晋南或河水之西的陕西韩城一带,还有河南安阳附近的内黄说等以在晋南河汾之间的可能性最大,关于夏文化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也为晋南说提供较多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承德治疗包皮包茎费用韶关治疗白癜风方法
玉林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 《水电建设工程》特种邮票发行
- 装修,别抱“侥幸心理”,避开这6个点,要新颖更得安全
- 后悔没早看到这些"神"设计,漂亮又实用,众所周知是这3个地方
- 专访丨《三仙饭》:已出版的书和不能出版的生活
- 光子方程仪
- 揭秘准妈妈肚子上那条神秘的“孕妇中线”,看完你就明白了
- 去朋友新家,我一看客厅不曾阳台,采光差,皱了下眉他就不高兴了!
- 德国4月PPI同比攀升33.5% 因能源价格飙升
- 60岁单身大爷不再婚,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安享晚年,让人十分羡慕
- 60岁的年龄,20岁的身材,这6位越老越帅气的男明星,太专一了
- 兴齐眼药(300573.SZ)连续大跌超30% 对近视“神药”阿托品滴眼液的命运 母公司只回应“生产
- 南财话你知丨银保监会:2018年以来总共处置不良贷款2.6万亿元;六部门: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