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我们这样嚼石咬铁
高平历史网 2020-03-12 08:56:17
《我们这样嚼石咬铁》,郑赤鹰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
在抗击“5·12”汶川大地震的艰苦战斗中,有一支工程兵部队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空军第九工程总队。这支长年转战在祖国西南的工程兵部队闻灾出动,主场作战,发扬特别能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利用自身装备、技术优势,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挖废墟,抢救群众;第一时间打通道路,抢修桥梁;第一时间投入灾后重建,屡创第一。由郑赤鹰主编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集《我们这样嚼石咬铁》就是该总队官兵对自己参加抗震救灾亲身经历的讲述记录。
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官兵们的讲述真实而朴实,既有在大地震袭来时的震惊,也有对亲人的挂念,以及对自身职责的理解。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过程中,他们对灾区群众满怀深情,面对困难危险毅然决然,赴汤蹈火,嚼石咬铁,生动感人的细节比比皆是,读来让人热泪盈眶。
这本书没有请名人或者领导作序,而是以九总队总队长曹定国的一篇感言《写好我们每一天的历史》为序,作为带领官兵在抗震救灾一线冲锋陷阵的指挥员,曹定国直抒心胸,激扬文字,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出版社在本书的装帧设计上也颇费苦心,封面采取浓红为底色,显得十分凝重;“我们”两个大字一黑一白,处理得十分突出。翻开封面,通栏的环衬上是参加抗震救灾官兵的亲笔签名,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我们”两字,由此可见编者、编辑和装帧设计者的匠心。
正像序作者说的那样:从人类灾难史的角度说,汶川大地震已经成为一段历史,它的起因,它的危害,它带来的对人类认识的挑战,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还要研究很久才能得到答案。然而,人在这场灾难中的表现,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四川人,中国人,乃至中国的军人,已经用行动写下了自己的历史,本书就是这段历史中令人难忘的一页。
(编辑:马妍)
- 《水电建设工程》特种邮票发行
- 装修,别抱“侥幸心理”,避开这6个点,要新颖更得安全
- 后悔没早看到这些"神"设计,漂亮又实用,众所周知是这3个地方
- 专访丨《三仙饭》:已出版的书和不能出版的生活
- 光子方程仪
- 揭秘准妈妈肚子上那条神秘的“孕妇中线”,看完你就明白了
- 去朋友新家,我一看客厅不曾阳台,采光差,皱了下眉他就不高兴了!
- 德国4月PPI同比攀升33.5% 因能源价格飙升
- 60岁单身大爷不再婚,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安享晚年,让人十分羡慕
- 60岁的年龄,20岁的身材,这6位越老越帅气的男明星,太专一了
- 兴齐眼药(300573.SZ)连续大跌超30% 对近视“神药”阿托品滴眼液的命运 母公司只回应“生产
- 南财话你知丨银保监会:2018年以来总共处置不良贷款2.6万亿元;六部门: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