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22日

高平历史网 2020-01-20 07:21:06


22日,“芒种文学沈阳论坛--著名评论家与沈阳作家对话文学创作”研讨会于沈阳召开


22日,“芒种文学沈阳论坛--著名评论家与沈阳作家对话文学创作”研讨会于沈阳召开。本次会议由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芒种》杂志社、沈阳市文联创评部、沈阳市作家协会、《诗潮》杂志社承办。特别邀请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辽宁作协副主席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张清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研究员、评论家陈福民三位参与讨论,思维与文学的火花在会议现场频频迸发。


首先,由孟繁华教授进行主题发言,孟繁华教授由莫言获得2012年文学奖引入,阐发出自己对于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思考。孟教授认为中国虽然获得了文学奖,意味着中国文学被西方强势文学国家所认同,但是中国文学实际的地位是不是被世界的文学联合国所真正的尊重和认同,仍旧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学,孟教授提出目前文学创作者普遍面临的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第一个问题是目前的文学创作中没有人物。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经典人物是让人记住作品的钥匙,中国文学史上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但是当下文学创作中缺少了文学人物的创造,去哪里寻找文学人物?如何寻找文学人物?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当下的文学没有青春气息,文学的青春气息不应该是《小时代》中体现的拜金主义,而是八十年代文学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但是当下没有青春标志性的东西。第三个问题是现实主义写作的瓶颈,孟教授认为文学应该是飞行的事物,但是现在文学近乎是贴在地面上行走。浪漫主义的气象在中国大地上是稀缺的,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遗憾的。最后,孟教授提到了关于《旧金山》中范孝山人物的评判,孟教授认为范孝山这样人物的塑造在今天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塑造好一个英雄的形象是困难的,面对历史大转折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人的正常反应,在创作中如何处理人?这可能是一直需要作家们去处理的和解决的问题。孟教授建议,作家们在生活一定要观察每一个人、观察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把作家和现实之间关系把握住。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辽宁作协副主席孟繁华


张清华与辽沈作家分享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写作者和地方性的关系,“文学作品和地方性是互为诞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文学的地方性、民族性、本土性是离不开一个想象的总体性,或者说所有的地方性和本土性最终都有一个预设的一个公共性,一个世界性,一个全球性,最好的文学的总体性,或者是世界性都是存在于地方性的。”张清华研究员进一步解释道,文化记忆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最主要的精神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最主要的精神遗产也是一个地方的最主要的精神遗产,来源于文学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最能够有效的保存文化记忆的一种载体。张清华研究员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作家和时代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作家与时代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冲突的紧张关系,而非完全的匹配关系,就像孔子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他的思想与所处时代是相矛盾的。“八十年代以后我觉得文学的变革也好,发育也好,成长也好,恰恰是作家和时代的关系,原来是被迫的适配关系松动了,所以文学创作才出现了一个比较丰富的的状态。一个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真实的发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张清华研究员这样说明道。第三个问题是完成度的问题,张清华研究员认为写作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完成度的问题上来。“我认为作为作家,作为写作者就是有抱负,把生活为原材料经过你的智慧能力,如果化作一个熔炉,把所有的材料都熔化掉,炼出真金那才叫完成度,你只有炼出了金属那才是一个作品。文学和生活有多远,就是石头和黄金之间的距离,我觉得我们今天大部分的写作者基本上就是堆积材料。”张清华研究员这样说道。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张清华


随后,陈福民教授就“在创作中如何处理人?”这个问题进行了延伸思考。陈教授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固有的道德体系和社会关系是破碎的,这就需要作家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去关照现实生活。陈教授以身边事实为例,向大家剖析了当代婚恋观和伦理价值规范的变迁,借此引出现实主义最高的伦理就是把事儿搞明白,最基本的底线是把事实搞清楚。陈教授提到,当今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很多巨型的变化,比如摩天大楼迅速地平地而起的显性变化,写作者也往往更加关注显性冲突,但是只关注显性冲突不关注隐性冲突,文学是不容易搞好的。总结来说,陈教授建议写作者们,要善于发现生活,包括很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变化,带来的伦理关系的变化,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特别多的有趣的事物是可以作为素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研究员、评论家陈福民


会后,沈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守权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积极意义,并且表示目前沈阳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在这个转型创新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力量非常重要。更好地传播沈阳的好声音、树立沈阳的好形象、讲好沈阳的故事,是文化界不可推卸的担当。


(编辑:王怡婷)

江苏男科医院咋样
益母颗粒什么时候喝
专治脉管炎特效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