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竟跟叛军头子在唐玄宗面前快活跳舞

高平历史网 2019-09-08 12:51:13

  杨贵妃竟跟叛军头子在唐玄宗面前快活跳舞

  盛唐时代,大名鼎鼎的长安城,有一种美妙的说法,叫做“八水长安”由于李唐崛起,全世界的财富开始疯狂地跑到长安城,无论中国边界的疆域,还是高鼻梁、蓝眼睛的远方外国人,都把长安城当成了天然的淘金之地他们就像赶集那样云集于此,随着日月消磨,这些声腔各异的外国人,也渐渐地变成“老西安”了

  

  说到做生意、交朋友,华夏人与外邦人异曲同工,都非常在行在谈起歌舞宴乐,公共交谊,那些外国人更是天生的高手

  比如,风行一时的“燕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燕乐,是唐宫廷和权贵在宴饮交谊时所用唐高祖时,已经掌握了前朝传下来的“燕乐”多达九部

  有趣的是,善于征战的唐太宗随后破了高昌,迅速获得了“高昌乐”,足见,大唐燕乐的规模空前绝后其中包括了:燕乐、清乐、高丽乐、天竺乐、西凉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龟兹乐和高昌乐显然,除了燕乐和清乐属于“中国土产”之外,其余的都是胡人的杰作

  那些远来的“胡人”多用琵琶琵琶声或长或短,或高或低,出闾入巷,处处飘荡看来,胡人非常愿意人前打交道

  盛唐时代,长安城里有很多杰出的青年音乐家,都是胡人血统他们进宫廷,入士大夫之宅,走坊里之间,处处演奏、极为欢畅

  长安人爱热闹,当然需要乐舞,即便满街筒子都跑来了异邦人,也会毫不怜惜地集体歌舞,哪怕深宅大院里的漂亮女性也不例外,她们早就成为社交主体,异邦的女性们唱着曲子,手挽手,臂联臂,在月下踩地为节,且蹈且舞,谓之踏歌712年,长安城里的“上元节”,赶到正月十五日夜,皇城“安福门”大作灯会,宫人连袂踏歌,气氛极为热烈

  唐太宗执政时,著名高僧——玄奘,从“宏福寺”移至“大慈恩寺”,沿途一直有太常卿所率乐舞团队随行演奏除了唐政府的九部乐工敬送玄奘,长安县令和万年县令所带乐工也在敬送总共有一千五百多辆车供乐工所乘,浩浩荡荡,声冲云霄要知道,庞大的欢送队伍里就有远来长安的异域男女啊……

  赶到武则天临政时,长安城民间大兴“波寒胡戏”,无非是集体为舞,挥水相嬉诸坊皆有此舞,长安人满怀激情,应鼓跳跃,有的甚至不畏天冷,竟裸体而蹈足其实,所谓“波寒胡戏”源于康国,在北周时由龟兹传至中国,一旦流行长安,便具广场性和群众性显然,男女狂欢根本就不分国界和语言了

  有唐一代,歌舞盛行所谓“软舞”,专指轻婉柔盈的舞蹈所谓“健舞”,以力度速度大显刚劲敏捷而得名软舞与健舞,当然是更多的外国男女唱主角了

  唐玄宗时,康国献“胡旋女”,长安便有了“胡旋舞”下属们见皇帝陛下那么迷恋“胡旋舞”,大面积的迎合之声,轰然跃起对于这种“胡旋舞”,安禄山使劲儿跳,杨贵妃也使劲儿跳这两个明星人物,居然有胆量,在唐玄宗跟前一块儿跳舞,那种共同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人士想想,的确吓人吧?谁不知道,安山、史思明,个个儿都善于伪装自己,很快就变成赤裸裸的“叛军头子“了

  别忘了,安禄山属于“栗特人”,他甚至喜欢跳“单舞”,尽管自己体重320斤、大腹便便,却能在唐玄宗面前仍能迅疾如风看来,舞蹈早就变成看不见的政治工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宝宝流鼻涕能吃优卡丹吗
小儿厌食挑食不吃饭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