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看雪山之绿柳守精神家园

高平历史网 2020-08-11 19:30:32

曹国露

文学一直以来都是关注时代、人物和命运的,好的作家更是以此为写作使命,在我的阅读印象中,杜文娟就是属于那种有担当的作家。当读完杜文娟的短篇小说《红柳》,我更加坚信,她的创作是高格调的。

于2015年1月16日发表在《光明》上的《红柳》,写的是生活在一个特殊地方的一批特殊人群的故事。小说写的简单明晰,基本上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以李秦川为代表的几个年轻人去雪域高原当兵的故事。这是善于观察的杜文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集中起来,经过提炼与艺术加工,来刻画的人物形象,她采用了平民化视角真实客观的记叙了生活的现实使他们去当兵的出发点截然不同,有人是被现实所迫,如李秦川高考失败,不愿南下打工;有人是为绿军装梦,如新兵志之所向;也有人把当兵当作跳板,如博士为了今后好考军校。这看似世俗化的真实书写不仅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而且强化了人物的现实生活感。我相信这些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在他们身上,恰恰凝聚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洞见,达到了反应社会现实的目的。

李秦川是文本的第一叙述者,也是被打上时代烙印的青年人代表,他的名字 秦川 就是一个暗语,他来自号称 八百里秦川 的关中地区。长在秦岭脚下,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有着关中人厚人伦讲孝道的自然禀赋,懂得给父母宽心。当面对恶劣环境时,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从容淡定,他既没有新兵那样的痛哭流涕也没有像博士那样懂的防护自我,反而在打给家里的中,说高原上一切都是美好的。他甚至单纯的认为,这里的高原和他打小就熟悉的秦岭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描写,不仅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丰富李秦川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埋下了伏笔。

关于西藏和高原题材的小说,近年来并不少见,而像杜文娟这样具有纪实性的书写并不多见,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采用了复调叙事的方法,试图全景式的还原新兵上高原时遇到的各种场景。这似乎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从博士的墨镜到强烈的高原反应;从车过烈士陵园到军医讲出不迁墓的原因;从绿洲的锣鼓欢送到又有战友被送下山抢救。这一连串的叙述不仅让读者对高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李秦川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实际描摹,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文本中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对比为文章增色不少。一是人与自然的对比,面对电闪雷鸣、冰雹施虐、时刻有着雪崩危险的境遇时,一边是闲庭信步、任风雪交加的牦牛,另一边却是病倒的战士,人的生命在此时显得尤为脆弱。从自然审美层来看,这样的高原景象与杜文娟以前笔下的风光高原有所不同,而正是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作者运用原生态的书写方式,借助牦牛与战士的不同反应,凸显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心理意蕴,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二是人与人的对比,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博士有着让人仰慕的渊博,李秦川在他面前是无知的。但在自然环境的考验下,博士的渊博显得苍白无力,考军校的愿望也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所吞噬,反而是李秦川的意念使他战胜了自己,并在最后作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三是温棚内外的对比。小说中的蔬菜温棚是士兵寄托哀思,播种希望,宣泄情感的场地,也是绿色生命红柳的栖息地,而温棚四周却是草木都不生的砾石滩。这样的前后对照,内外对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表达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运用了复线叙述的方式,其中一条是人物线索,围绕李秦川展开叙述,他是一个自我矛盾者,原本打算干完两年就回家,后来家里打,让他回家,要在西安为他买房,但李秦川却作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打算留在那个牛粪满天飞的地方。这是因为,高原上冰清玉洁的雪莲花使他着迷,看到一大一小的两匹灰狼也能使他感动,让他特别沉醉的是与外国巡逻军人相遇的神圣时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骄傲与自豪。另一条线索则是红柳。我感觉作者笔下的 红柳 有着极强的隐喻性与象征性。在汉语拼音中, 柳 与 留 是谐音,红柳则被作者赋予了浓厚的象征意义,文章结尾诗意的写到老兵好像睡着了,蔬菜温棚里的红柳又长出了新芽,李秦川从列兵升到了上等兵。这是一种景中藏情式的叙述方式,让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写意色彩,使小说结尾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在这雪山之巅,一个老兵 走 了,而象征着新的活力的红柳又重新长出了新芽,这喻示着有千千万万个像李秦川一样的战士打算留守在高原上,为了肩上的和神圣的使命,他们甘愿忍受 生前孤独死后寂寞 的生活,蔬菜温棚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新的高原故土。在那里,有生命之绿,有新的希望。红柳是这个精神家园的留守者,而以李秦川为代表的战士,他们则是祖国边疆的守护者。

也许按照 大家 的评判标准,从严格意义上说,《红柳》还显得不够成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如结构不够紧凑,故事跳跃性大等问题。但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作家,我认为《红柳》是成功的,小说平淡中寓涵复杂,朴素中窥见深刻,借助李秦川这个小人物的价值选择,无声地指引着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 三观 ,讴歌了一批李秦川式的无私奉献者,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担当。从字数上看,杜文娟的《红柳》属于短篇小说,但就其思想主题和时代意蕴而言,这无凝是一部厚重的大作。

广元有专业白癜风医院吗
拉肚子怎么办
铜川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