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昨天中午

高平历史网 2020-03-16 11:28:59

  昨天中午,有中国“官场小说”三驾马车之称的作家王跃文、肖仁福、浮石来到书博会现场,出席新书发布会并为读者进行签售。稍早之前,王跃文在一间茶室与记者见面,聊起了他眼中的“官场文学”。

记者:此次与您一同签售的两位作家浮石和肖仁福带来的都是新书,而您带来的是旧作《国画》、《梅次故事》的再版,听说您也即将推出《拍手笑沙鸥》、《笑妄》两本新作,为什么在书博会上不是宣传新书呢?

王跃文:对我来说,这两本旧作的再版比新书出版意义还要重大。众所周知,十年前《国画》出版后三个月内重印五次,此后被禁止了,再也没有印行,《梅次故事》也是如此。以往被禁止的小说一般不会重新出版,但如今它再版了,这不仅对我,对整个出版界来说也是意义重大,这说明整个文化生态环境变得更自由。

关于再版的两部书,许多读者问新版有没有改动,我想书尽管多有瘕疵,但我不想修改,更不会删节,就保持原貌,或可表明我的创作历程,《国画》是一部孤愤之书,也是一部忧患之书,我只是在再版前进行了修订,仅止于文字润色。

记者:您赞成“官场小说”这种归类吗?

王跃文:自从1999年我的第一本小说《国画》出版后,就被冠上了“官场小说第一人”的头衔,被认定为新时期官场小说的开创者,这个我不敢自认。我认为“官场小说”这个叫法既不学术也不严肃,要是都如此归类,那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不是要叫“犯罪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不是“青春小说”呢?如果这只是媒体出于宣传上的考虑,姑且可以接受。

记者:“官场小说”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反映生活的小说类型,您离开政府部门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之后的一些创作素材从何而来?今后的写作还会延续这样的题材吗?

王跃文:“官场小说”与纪实文学不同,内容大部分还是虚构的,我已离开政府部门,但我的生活与其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中国官场的特点即使在100年后也不会有太大改变,这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了,改变的只有量没有质。而且文学是人类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作家并非都要亲身体验才写得出小说。我也不会将自己局限在“官场小说”这个题材里。

记者:有人说“官场小说”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官场小说热,热的不是文学,是人们都对官场感兴趣,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王跃文: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官场都在主导社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了解中国社会必须了解官场,这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官场小说受追捧,既有文学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的原因,出于对社会的关注,人们确实会更关注官场小说。

记者:有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曾多次被推荐看《国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跃文:这个我也听不少年轻朋友说过。中国古代的君子,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必读之书是《论语》,他们相信半部《论语》足以治天下。若生逢乱世,想要出人头地,便只读《战国策》和《孙子兵法》之类。然而策或计越用得多,人心便愈加险恶狡诈。中国人却偏要把心机曲折美化,叫做“城府深”,或曰“心思缜密”。策或者计,确都可用。但人若把不择手段只求成功的策或计当作信仰,那是非常可怕的。我不愿意我的书被误读成策与计之类的东西,这些不是工具书。不过我还是欢迎年轻人读读这类书,可以更快地认识真实的社会。

  (编辑:邵钰杰)

什么中药可以治疗便秘
山西治疗男科费用
湖南治疗癫痫病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