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才到郑州上大一
高平历史网 2020-03-10 22:06:17
女儿今年才到郑州上大一,从未单独出过远门的她是我护送到校的。转眼快到国庆节,学校要放7天长假。女儿打电话说,寝室同学都要回,也想回来。我说,那就回来吧,毕竟是第一次在外度假,还不习惯。可她又说到校时间短,还不认识卢氏的老乡,估计得一个人回来了。
我不禁担心起来:想着假期的客流高峰,要辗转好几站,女儿没有一点孤身长途旅行的经验……她妈妈更是揪心不行,一个劲儿地嘀咕。
女儿提前买了十月一日下午始发的一张火车票,还是无座的。在女儿回家的一路上,她妈妈反复交代一路上的注意事项:可要机灵点,看谁下车找个座;到三门峡站后要打起精神,多问多看,别错过了灵宝站!我大咧咧地安慰:女儿大了,总有个第一次,让她锻炼一下也好呀!可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因为有句话: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尤其是女孩家,晚上7点才能赶到灵宝,黑咕隆咚地还有灵宝到卢氏这一段……安全无小事呀!
一路的通话叮嘱,一路的担惊受怕,先不细表。晚上十点,女儿几经颠沛后,终于平安到家,提起老高的心总算落下来。女儿给我们侃起了一路上的“奇遇”:
几天前,我打听到同班有一个三门峡西的女同学,想着算半个老乡吧,就约好一路相伴,至少三门峡以东俩人有个照应,到三门峡西后,不行了就问爸妈怎么做。
29日,我和同学一块去火车站买了无座的火车票,今天一早起来,虽不同寝的我俩又互相招呼着,拾掇了东西,往火车站赶,很快就熟络起来。她是西站附近的,中等个,人长得清秀白净,感觉挺温和朴实的。她家里经营着很大的苹果园,还说啥时候引我到她家吃苹果,她妈妈待人可好呢!
我俩紧紧随着滚涌的人流,火急火燎上到火车上,把行包勉强塞到座位下。很快,人们都上来了,整节车厢不要说座位,就是过道都站满了人。我俩和他们一样,东倒西歪地靠着车座,隔着过道相对站着。想着:站着就站着吧,在学校开会一站不也几个小时吗!
我俩东一句、西一句,亲热地聊起到学校后的一切,打发着时间,倒也不寂寞。打量整个车厢,有衣冠楚楚者,也有不少穿着随便的年轻学生。我靠着座位的对面是一个50余岁的胖胖的阿姨、一个二三十岁的麻利漂亮的大姐和一个小家伙。观察一会儿,就知道他们肯定是祖孙仨了,除偶尔互相关照几句外,没听到他们多聊什么。倒是和我“横排”的三个大学男生,眉飞色舞、互相逗骂,显得非常活跃。听他们一个劲儿地高谈阔论,似有不尽的活力,耐不住一点寂寞。他们谈论和争辩的多是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有时也谈自己的学校生活。我们女生平时不多关心这些,但听他们聊得那样开心、那样煽情、知识面那样开阔,我支起耳朵接受广播和演讲,倒也过瘾、攒劲儿!
我俩站着,起初不觉得不舒服,可时间一长就有点疲累。爬在靠座上打盹儿,还不敢深睡,不断变换着站姿、睡姿。望着在座的各位陌生人,我心里那个羡慕呀,就像跋涉沙漠的人渴望甘泉,而在家的人却能喝个够一样!心想,这几个男生呀,没有说“绅士”一点,给我们让让座,光知道海讪!
趁车到巩义车站,过道上有人下车、松散一些的便当,我给同学打了招呼,想到车厢接茬处透透风。踱到另一个车厢门口,放眼望去,也是满满的人。依稀发觉,站在对面的一个叼着烟卷挎着包、留着长发的小青年,不时地以贼乎乎的眼光,往这边瞟来瞟去,我感觉浑身不自在。他问:“妹子要到哪儿去呀?”我掂量了下,没好气地回一句:“往西!”赶快就转身离得远远的。自由了一会儿,我才挤回原位。凑到同学耳前悄悄说了出去的见闻。同学笑笑,往邻座烫长发的太太哝了哝嘴儿:“她刚才也让了半屁股座儿让我挤着坐,我就婉拒了!”
我想起了老爸篡过的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热情,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漠。”还反复交代,出门在外,别多搭理陌生人,管住自己的嘴和腿。看看周围大多数的旅客都矜持漠然的样子,我坦然了,也许这反而显得“绅士、淑女”些?
火车依然在嘶鸣着飞奔。对面的阿姨,只要不睡着,老是一副慈祥、微笑的神态,偶尔还插个话,和对面坐着的男生们套近乎(估计当时她学说外地腔,我没听出来是哪里人)她还不时地向我俩笑眯眯地打量着、点头致意。就听她问男生们:“你们到哪儿下车呀?”回答说是洛阳。
“哦,那快到了呀!”
赶快招呼我俩,也像是给其他人广播:“唉,闺女儿,他几个马上就下了,你们就坐这儿啊,看把你俩给巴涅的!”
那几个男生赶快迎合着:“哦?对、对、对,你们就坐这儿!”似乎让阿姨说的不好意思,还站起来为我俩让座,对换了一下,他们或站到过道上,或者出去走动。阿姨高兴地咧开嘴,绽开如花的笑容,一个劲儿地表扬那几个男生:“看这多好,看这多好!”
别说,我一听阿姨这几句夸赞话,就觉得这样熟悉和亲切!但还不敢断定。坐下后,就和阿姨闲聊起来。阿姨问我俩:在哪儿上学?到哪儿下车……?我俩一一作答。起初因为怕人家听不懂卢氏话,我坚持说着在学校时的普通话。但听到阿姨说也到灵宝下车,而且很快就发现,阿姨说多了,就憋不住了,说的卢氏话竟越来越“标准”了!对,就是咱县城这片的普通卢氏话!
我禁不住冒问一句:“阿姨,您也到灵宝下车,那您也是卢氏人吧?”
阿姨吃了一惊:“嗯……你也是卢氏人、回卢氏的?”在听到我肯定的回答后,阿姨一拍膝盖:“嗨,这么远的地方还遇着咱卢氏的闺女了!”赶快拉过我的手,问长问短,唏嘘不已。我也不敢谝洋腔了,赶快恢复咱正宗的家乡话,很谦恭、温和地和阿姨、大姐聊起家常来,包括在县城哪地儿住、在学校学习生活咋样等。
原来阿姨一家现住在县城南关,这次由女儿陪伴、带着小外孙,是去郑州看病,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回返卢氏的。阿姨不住地说:郑州人真多呀、车也多个怪!到哪若不是你这姐给打听、领着,那还不迷路、只怕还回不去了呢!呆了四五天,起初倒新鲜,很快就着急,没有家里踏实呀!大姐插话:咱婶儿在家里几十年停惯了,出远门太少,这不,刚检查完身体,拿了药方,还没顾着去哪个好地方,美美地转转,就着急催我回。你看,真是!
在遇到阿姨一家以前,我还不时地策划着:怎样坐不过界儿、晚上到灵宝后怎样寻车回家……心里很发憷;这时我的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心想,反正紧跟着这么和蔼可亲的阿姨、大姐,就不怕到不了家了!
我们一边互相让着吃的喝的,一边亲热地聊着。这个“包厢”立时飞溅起欢声笑语,充满了家一样的温馨,长途旅行的寂寥不觉灰飞烟灭,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列车在高速地向西、向家的方向飞奔,一路上也不断有行色匆匆的旅客上车、下车,不断有新的面孔、新的音调呈现。想想刚才下车的那几个男生,今后再遇到的概率几乎为零;又想想新上来的这些人,特别是阿姨一家,我不由感慨不已:人的一辈子素面相交的,大都是匆匆的过客,但相比于普天之大,芸芸众生,却只是极少数。不管情缘深浅、聚分长短,都是少有的缘分。而相比之下,能共居一方水土,又在异乡邂逅,缘分更是不浅。在家不觉得家乡人的多么可亲,漂泊之后反而倍加呵护这种情份。难道人生一世不就如这疾驰向前的火车吗?
在阿姨一家招呼下,我和同学不住地互相叮咛、约定,她到三门峡西就下车了。
这时听到列车播音:由于……列车晚点 2分钟,前方到站灵宝站,正点到站时间:7点12分。大姐说,“坏了,恐怕7点多一点的灵宝回卢氏的班车赶不上了,得9点左右才有下一趟班车!不过,没事,到站再说,看有其他的车没。”
我们收拾好行李,等候下车。
终于到了我们此行买票的终点——灵宝站。随着人流出了站口,大姐招呼说:“前边马路边的班车估计是往卢氏的,要开走了,得快点!”
我们拿着行李、拉着小孩,一路小跑穿过广场。可跑到已经启动、即将要开的班车前一看,傻了:班车过道等所有的空处都挤满了人!我们是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又拉扯着小孩的,一看这架势,大姐决定:我们等下一趟吧,反正今晚到家就行!
班车走了,把我们老少几个抛在了空寞的异地车站。这时,天阴沉沉的,还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们转移到一个房檐下,还是冻的瑟瑟发抖。阿姨掏出一件大人衣服给小孩披上,四个人紧紧地蜷缩在一起。
这时老爸打来了询问电话,我说正在灵宝站等着下一趟回卢氏的班车,没事的。只简单说几句,我不想让家长担心。
在孤寂、无聊的等待中,不知什么时候,一个40多岁、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靠近了我们,他试探着问:“你们回卢氏吧?”大姐说:“嗯。你咋知道?”“呵呵,我看你几个掂着东西,在这里等,八成也是卢氏人,灵宝人还不快快打的走呢!”又说:“等班车得九点了,这冷的天儿。坐我的出租车吧,顺便捎些人回家,和班车一个价,10点前就到家了!”说着给我们指了指200米开外的小巷子,说是车就停在那里。
听着像是卢氏人又不太像;但听老爸说晚上最好坐班车,不要坐包车,小心拉没影了!还是大姐有经验,问:“你真是卢氏人吗?晚上我们娘儿几个可不敢乱坐车!”
师傅急了:”真是卢氏的人、卢氏的车呀!”大姐要看他的身份证、驾车证等,师傅说“好,好,好!……可是在车上的,我去取!”就折回去,看见他跑了好远,进了巷子。
大姐嘀咕,车子怎么停到巷子里?先看看他的证件再说,反正等着也是闲等,坐不坐还在咱。
师傅折回来了,递过证件。大姐和我仔细地来回翻弄着瞧,生怕是假的。师傅说:“看清了吧,我真是卢氏人呀,就住在高村;还不相信了,你们可以把我的车牌号记下,给家里人通知一下。”大姐说:“白天还好说,灵宝我熟悉;但这么黑的天,你给我们拐来拐去地拉,出事就晚了。还有这个小妹妹,他家里可是等得着急呀!”一边打电话给在家里的她姐,好像是让在网上查证一下,看卢氏是否有这个车号什么的。等很大一会儿,她姐回电:查不到呀,或许是查的不对?总之,你们得小心!
这一来,我们更是六神无主;而师傅更是急得不行。他急切间说了高村六七个人的名字,问阿姨和大姐认得不?嗬,幸亏阿姨在高村住过,说是认识其中几个,又核对了具体情况,阿姨就拍板了:“没事儿,就坐他的车!”
大姐和我忐忑不安,但还是跟着师傅往巷子里走。坐到车上,大姐很疑惑地问师傅:“车子怎么停到了这么隐僻的小巷里?”“嗨,大妹子担心这个呀?都是卢氏人,我给你说实话,灵宝人铜燥气着,我们卢氏人的出租车不敢往大路边停放,否则会打我们的!”
“哦,原来这样啊!”我们叹息,同时也豁然理解了。
很快我们就上路了。师傅很健谈,不住地和我们聊起外边的一切、他的跑车经历和卢氏的林林总总。很快我们就熟络起来,说话也无拘无束了。
师傅说:出门在外,尤其是妇女家,就是应该多些心眼。不过,话说回来,老乡总比外头人保险,起码我给你们看看证件,又说说社会关系,其实也是给些制把,证明了咱确实是老乡不哄人,能拉到地方。
我们一路上,接到了家里好几个问候电话,不过还是师傅电话最多,他的俩手机频频换着,隔一会儿就打或接一个电话,不是和家里通话,就是和他的同行车友或者客户约明天的车。但师傅开车却没有一点耽搁,既稳当、又轻快。我们或聊着或小睡,奇怪的是,我这次终于没有了晕车的感觉!
一路的过街、钻洞都未曾注意。迷糊中,听到大姐舒口气似地说:“到石龙头了,好快呀!”
我赶快挺起身子,分辨出小车是疾驰在以坝代路上。望向窗外,好大一片璀璨的灯光和鳞次梯比的高楼呈现在眼前。新一高、南寺桥、大转盘,还有街边的一块块商店和单位的大招牌,葱茏欲滴的花带和梧桐,这不都是我离家远行前,眼熟能详的景观吗?好亲切呀!看来真的回来了!
师傅也松口气:“终于到家了!我掌柜刚才还说,正给我做热面条呢!”大姐问:“你每次晚上在外跑车,嫂子肯定在家里急等着呢!”师傅说:“那肯定。可不跑行吗?养活着一家人吃的喝的,学生还上着高中,都是花钱门儿。”
师傅把阿姨一家一下拉到他们的楼下,才收下我们很便宜的坐车费,又继续把我送到医院桥上,下车为我拉开车门,帮助把行李取下。叮咛到:“好女儿,终于到家了啊,回来好好歇歇、多玩玩啊!”
还不忘从怀里取出一张名片,递给我:“走时还坐我的车啊,随叫随到,接到家里,送到地方,比班车可方便多!”我说:“那我走时还坐您的车啊!”“到时联系!”
看到师傅把车开走,我还沉浸在师傅的热情中,旅途的疲乏被一路的温馨给荡涤的一干二净。着实而轻松地走在回家的小巷,老远看到伫立等待了很久、赶忙迎过来的老爸老妈的身影,我的心情更加灿然地放飞,小跑过去……
娇小可爱的女儿,兴奋不已,绘声绘色地叙述完她一路的经历,还阐发了许多阅人阅世的感悟。我们不禁为她多了这些人生的体验和进步而由衷地欣慰,更为乡情的温暖和珍贵感慨不已。是呀,暖融融的乡情,人间的真爱,即如大漠上的小屋,又如 上的风帆,她庇护和收留了多少孤寂、漂泊的游子心啊!
诙谐书生作于2010年10月 共 51 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以插叙的手法,借主人公女儿的口述,叙说了她在国庆长假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与阅世感悟。细品小说,字里行间都是暖融融的乡情、人间的真爱。是啊,邂逅老乡,漂泊的心才得以安全靠岸。很温馨的一部小说,读之令人感慨万千。【编辑:上官竹】
1 楼 文友: 2011-04-14 19:04: 2 共居一方水土,又在异乡邂逅,实为难得的缘分。人生一世,就如疾驰向前的火车,途中有着许多抚慰游子孤心寂寞的心灵驿站。很珍贵的一段旅途回忆,给人以人生的感悟。问好作者,欢迎来稿。 联系QQ:1071086492
回复1 楼 文友: 2011-04-15 17:21:45 编辑老师辛苦!感谢读解、点评与支持!还要向您及坛友处学习更多的文学技巧,并交流增谊!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伴斑块怎样预防中风后复发四川癫痫病医院
我不禁担心起来:想着假期的客流高峰,要辗转好几站,女儿没有一点孤身长途旅行的经验……她妈妈更是揪心不行,一个劲儿地嘀咕。
女儿提前买了十月一日下午始发的一张火车票,还是无座的。在女儿回家的一路上,她妈妈反复交代一路上的注意事项:可要机灵点,看谁下车找个座;到三门峡站后要打起精神,多问多看,别错过了灵宝站!我大咧咧地安慰:女儿大了,总有个第一次,让她锻炼一下也好呀!可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因为有句话: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尤其是女孩家,晚上7点才能赶到灵宝,黑咕隆咚地还有灵宝到卢氏这一段……安全无小事呀!
一路的通话叮嘱,一路的担惊受怕,先不细表。晚上十点,女儿几经颠沛后,终于平安到家,提起老高的心总算落下来。女儿给我们侃起了一路上的“奇遇”:
几天前,我打听到同班有一个三门峡西的女同学,想着算半个老乡吧,就约好一路相伴,至少三门峡以东俩人有个照应,到三门峡西后,不行了就问爸妈怎么做。
29日,我和同学一块去火车站买了无座的火车票,今天一早起来,虽不同寝的我俩又互相招呼着,拾掇了东西,往火车站赶,很快就熟络起来。她是西站附近的,中等个,人长得清秀白净,感觉挺温和朴实的。她家里经营着很大的苹果园,还说啥时候引我到她家吃苹果,她妈妈待人可好呢!
我俩紧紧随着滚涌的人流,火急火燎上到火车上,把行包勉强塞到座位下。很快,人们都上来了,整节车厢不要说座位,就是过道都站满了人。我俩和他们一样,东倒西歪地靠着车座,隔着过道相对站着。想着:站着就站着吧,在学校开会一站不也几个小时吗!
我俩东一句、西一句,亲热地聊起到学校后的一切,打发着时间,倒也不寂寞。打量整个车厢,有衣冠楚楚者,也有不少穿着随便的年轻学生。我靠着座位的对面是一个50余岁的胖胖的阿姨、一个二三十岁的麻利漂亮的大姐和一个小家伙。观察一会儿,就知道他们肯定是祖孙仨了,除偶尔互相关照几句外,没听到他们多聊什么。倒是和我“横排”的三个大学男生,眉飞色舞、互相逗骂,显得非常活跃。听他们一个劲儿地高谈阔论,似有不尽的活力,耐不住一点寂寞。他们谈论和争辩的多是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有时也谈自己的学校生活。我们女生平时不多关心这些,但听他们聊得那样开心、那样煽情、知识面那样开阔,我支起耳朵接受广播和演讲,倒也过瘾、攒劲儿!
我俩站着,起初不觉得不舒服,可时间一长就有点疲累。爬在靠座上打盹儿,还不敢深睡,不断变换着站姿、睡姿。望着在座的各位陌生人,我心里那个羡慕呀,就像跋涉沙漠的人渴望甘泉,而在家的人却能喝个够一样!心想,这几个男生呀,没有说“绅士”一点,给我们让让座,光知道海讪!
趁车到巩义车站,过道上有人下车、松散一些的便当,我给同学打了招呼,想到车厢接茬处透透风。踱到另一个车厢门口,放眼望去,也是满满的人。依稀发觉,站在对面的一个叼着烟卷挎着包、留着长发的小青年,不时地以贼乎乎的眼光,往这边瞟来瞟去,我感觉浑身不自在。他问:“妹子要到哪儿去呀?”我掂量了下,没好气地回一句:“往西!”赶快就转身离得远远的。自由了一会儿,我才挤回原位。凑到同学耳前悄悄说了出去的见闻。同学笑笑,往邻座烫长发的太太哝了哝嘴儿:“她刚才也让了半屁股座儿让我挤着坐,我就婉拒了!”
我想起了老爸篡过的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热情,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漠。”还反复交代,出门在外,别多搭理陌生人,管住自己的嘴和腿。看看周围大多数的旅客都矜持漠然的样子,我坦然了,也许这反而显得“绅士、淑女”些?
火车依然在嘶鸣着飞奔。对面的阿姨,只要不睡着,老是一副慈祥、微笑的神态,偶尔还插个话,和对面坐着的男生们套近乎(估计当时她学说外地腔,我没听出来是哪里人)她还不时地向我俩笑眯眯地打量着、点头致意。就听她问男生们:“你们到哪儿下车呀?”回答说是洛阳。
“哦,那快到了呀!”
赶快招呼我俩,也像是给其他人广播:“唉,闺女儿,他几个马上就下了,你们就坐这儿啊,看把你俩给巴涅的!”
那几个男生赶快迎合着:“哦?对、对、对,你们就坐这儿!”似乎让阿姨说的不好意思,还站起来为我俩让座,对换了一下,他们或站到过道上,或者出去走动。阿姨高兴地咧开嘴,绽开如花的笑容,一个劲儿地表扬那几个男生:“看这多好,看这多好!”
别说,我一听阿姨这几句夸赞话,就觉得这样熟悉和亲切!但还不敢断定。坐下后,就和阿姨闲聊起来。阿姨问我俩:在哪儿上学?到哪儿下车……?我俩一一作答。起初因为怕人家听不懂卢氏话,我坚持说着在学校时的普通话。但听到阿姨说也到灵宝下车,而且很快就发现,阿姨说多了,就憋不住了,说的卢氏话竟越来越“标准”了!对,就是咱县城这片的普通卢氏话!
我禁不住冒问一句:“阿姨,您也到灵宝下车,那您也是卢氏人吧?”
阿姨吃了一惊:“嗯……你也是卢氏人、回卢氏的?”在听到我肯定的回答后,阿姨一拍膝盖:“嗨,这么远的地方还遇着咱卢氏的闺女了!”赶快拉过我的手,问长问短,唏嘘不已。我也不敢谝洋腔了,赶快恢复咱正宗的家乡话,很谦恭、温和地和阿姨、大姐聊起家常来,包括在县城哪地儿住、在学校学习生活咋样等。
原来阿姨一家现住在县城南关,这次由女儿陪伴、带着小外孙,是去郑州看病,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回返卢氏的。阿姨不住地说:郑州人真多呀、车也多个怪!到哪若不是你这姐给打听、领着,那还不迷路、只怕还回不去了呢!呆了四五天,起初倒新鲜,很快就着急,没有家里踏实呀!大姐插话:咱婶儿在家里几十年停惯了,出远门太少,这不,刚检查完身体,拿了药方,还没顾着去哪个好地方,美美地转转,就着急催我回。你看,真是!
在遇到阿姨一家以前,我还不时地策划着:怎样坐不过界儿、晚上到灵宝后怎样寻车回家……心里很发憷;这时我的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心想,反正紧跟着这么和蔼可亲的阿姨、大姐,就不怕到不了家了!
我们一边互相让着吃的喝的,一边亲热地聊着。这个“包厢”立时飞溅起欢声笑语,充满了家一样的温馨,长途旅行的寂寥不觉灰飞烟灭,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列车在高速地向西、向家的方向飞奔,一路上也不断有行色匆匆的旅客上车、下车,不断有新的面孔、新的音调呈现。想想刚才下车的那几个男生,今后再遇到的概率几乎为零;又想想新上来的这些人,特别是阿姨一家,我不由感慨不已:人的一辈子素面相交的,大都是匆匆的过客,但相比于普天之大,芸芸众生,却只是极少数。不管情缘深浅、聚分长短,都是少有的缘分。而相比之下,能共居一方水土,又在异乡邂逅,缘分更是不浅。在家不觉得家乡人的多么可亲,漂泊之后反而倍加呵护这种情份。难道人生一世不就如这疾驰向前的火车吗?
在阿姨一家招呼下,我和同学不住地互相叮咛、约定,她到三门峡西就下车了。
这时听到列车播音:由于……列车晚点 2分钟,前方到站灵宝站,正点到站时间:7点12分。大姐说,“坏了,恐怕7点多一点的灵宝回卢氏的班车赶不上了,得9点左右才有下一趟班车!不过,没事,到站再说,看有其他的车没。”
我们收拾好行李,等候下车。
终于到了我们此行买票的终点——灵宝站。随着人流出了站口,大姐招呼说:“前边马路边的班车估计是往卢氏的,要开走了,得快点!”
我们拿着行李、拉着小孩,一路小跑穿过广场。可跑到已经启动、即将要开的班车前一看,傻了:班车过道等所有的空处都挤满了人!我们是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又拉扯着小孩的,一看这架势,大姐决定:我们等下一趟吧,反正今晚到家就行!
班车走了,把我们老少几个抛在了空寞的异地车站。这时,天阴沉沉的,还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们转移到一个房檐下,还是冻的瑟瑟发抖。阿姨掏出一件大人衣服给小孩披上,四个人紧紧地蜷缩在一起。
这时老爸打来了询问电话,我说正在灵宝站等着下一趟回卢氏的班车,没事的。只简单说几句,我不想让家长担心。
在孤寂、无聊的等待中,不知什么时候,一个40多岁、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靠近了我们,他试探着问:“你们回卢氏吧?”大姐说:“嗯。你咋知道?”“呵呵,我看你几个掂着东西,在这里等,八成也是卢氏人,灵宝人还不快快打的走呢!”又说:“等班车得九点了,这冷的天儿。坐我的出租车吧,顺便捎些人回家,和班车一个价,10点前就到家了!”说着给我们指了指200米开外的小巷子,说是车就停在那里。
听着像是卢氏人又不太像;但听老爸说晚上最好坐班车,不要坐包车,小心拉没影了!还是大姐有经验,问:“你真是卢氏人吗?晚上我们娘儿几个可不敢乱坐车!”
师傅急了:”真是卢氏的人、卢氏的车呀!”大姐要看他的身份证、驾车证等,师傅说“好,好,好!……可是在车上的,我去取!”就折回去,看见他跑了好远,进了巷子。
大姐嘀咕,车子怎么停到巷子里?先看看他的证件再说,反正等着也是闲等,坐不坐还在咱。
师傅折回来了,递过证件。大姐和我仔细地来回翻弄着瞧,生怕是假的。师傅说:“看清了吧,我真是卢氏人呀,就住在高村;还不相信了,你们可以把我的车牌号记下,给家里人通知一下。”大姐说:“白天还好说,灵宝我熟悉;但这么黑的天,你给我们拐来拐去地拉,出事就晚了。还有这个小妹妹,他家里可是等得着急呀!”一边打电话给在家里的她姐,好像是让在网上查证一下,看卢氏是否有这个车号什么的。等很大一会儿,她姐回电:查不到呀,或许是查的不对?总之,你们得小心!
这一来,我们更是六神无主;而师傅更是急得不行。他急切间说了高村六七个人的名字,问阿姨和大姐认得不?嗬,幸亏阿姨在高村住过,说是认识其中几个,又核对了具体情况,阿姨就拍板了:“没事儿,就坐他的车!”
大姐和我忐忑不安,但还是跟着师傅往巷子里走。坐到车上,大姐很疑惑地问师傅:“车子怎么停到了这么隐僻的小巷里?”“嗨,大妹子担心这个呀?都是卢氏人,我给你说实话,灵宝人铜燥气着,我们卢氏人的出租车不敢往大路边停放,否则会打我们的!”
“哦,原来这样啊!”我们叹息,同时也豁然理解了。
很快我们就上路了。师傅很健谈,不住地和我们聊起外边的一切、他的跑车经历和卢氏的林林总总。很快我们就熟络起来,说话也无拘无束了。
师傅说:出门在外,尤其是妇女家,就是应该多些心眼。不过,话说回来,老乡总比外头人保险,起码我给你们看看证件,又说说社会关系,其实也是给些制把,证明了咱确实是老乡不哄人,能拉到地方。
我们一路上,接到了家里好几个问候电话,不过还是师傅电话最多,他的俩手机频频换着,隔一会儿就打或接一个电话,不是和家里通话,就是和他的同行车友或者客户约明天的车。但师傅开车却没有一点耽搁,既稳当、又轻快。我们或聊着或小睡,奇怪的是,我这次终于没有了晕车的感觉!
一路的过街、钻洞都未曾注意。迷糊中,听到大姐舒口气似地说:“到石龙头了,好快呀!”
我赶快挺起身子,分辨出小车是疾驰在以坝代路上。望向窗外,好大一片璀璨的灯光和鳞次梯比的高楼呈现在眼前。新一高、南寺桥、大转盘,还有街边的一块块商店和单位的大招牌,葱茏欲滴的花带和梧桐,这不都是我离家远行前,眼熟能详的景观吗?好亲切呀!看来真的回来了!
师傅也松口气:“终于到家了!我掌柜刚才还说,正给我做热面条呢!”大姐问:“你每次晚上在外跑车,嫂子肯定在家里急等着呢!”师傅说:“那肯定。可不跑行吗?养活着一家人吃的喝的,学生还上着高中,都是花钱门儿。”
师傅把阿姨一家一下拉到他们的楼下,才收下我们很便宜的坐车费,又继续把我送到医院桥上,下车为我拉开车门,帮助把行李取下。叮咛到:“好女儿,终于到家了啊,回来好好歇歇、多玩玩啊!”
还不忘从怀里取出一张名片,递给我:“走时还坐我的车啊,随叫随到,接到家里,送到地方,比班车可方便多!”我说:“那我走时还坐您的车啊!”“到时联系!”
看到师傅把车开走,我还沉浸在师傅的热情中,旅途的疲乏被一路的温馨给荡涤的一干二净。着实而轻松地走在回家的小巷,老远看到伫立等待了很久、赶忙迎过来的老爸老妈的身影,我的心情更加灿然地放飞,小跑过去……
娇小可爱的女儿,兴奋不已,绘声绘色地叙述完她一路的经历,还阐发了许多阅人阅世的感悟。我们不禁为她多了这些人生的体验和进步而由衷地欣慰,更为乡情的温暖和珍贵感慨不已。是呀,暖融融的乡情,人间的真爱,即如大漠上的小屋,又如 上的风帆,她庇护和收留了多少孤寂、漂泊的游子心啊!
诙谐书生作于2010年10月 共 51 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以插叙的手法,借主人公女儿的口述,叙说了她在国庆长假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与阅世感悟。细品小说,字里行间都是暖融融的乡情、人间的真爱。是啊,邂逅老乡,漂泊的心才得以安全靠岸。很温馨的一部小说,读之令人感慨万千。【编辑:上官竹】
1 楼 文友: 2011-04-14 19:04: 2 共居一方水土,又在异乡邂逅,实为难得的缘分。人生一世,就如疾驰向前的火车,途中有着许多抚慰游子孤心寂寞的心灵驿站。很珍贵的一段旅途回忆,给人以人生的感悟。问好作者,欢迎来稿。 联系QQ:1071086492
回复1 楼 文友: 2011-04-15 17:21:45 编辑老师辛苦!感谢读解、点评与支持!还要向您及坛友处学习更多的文学技巧,并交流增谊!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伴斑块怎样预防中风后复发四川癫痫病医院
- 上一页:西方为什么称俄国人为鞑靼人
- 下一页:但黄四爷还是幸运的
相关阅读
- 湖人队力克老鹰晋级次轮!巴特勒更新社媒:再赢12场
- 2023年云南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MEM招生简章
- 限时⇩5000页全脑思维训练,全面锻炼孩子逻辑思维,专注力和魄力!
- 中国人的故事|李海涛:他用一支笔 刻画万里海疆
- 蔚来与极地未来合作开发 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
- 我们的与世隔绝离得开DTU与网络IO吗?
- 非口试必须品,但是可以带进考场的东西有哪些?
- 蚝油虽好,可别什么菜都往里加,为了父母健康,切记“4不放
- Ulster霍尔大学优质课程推荐 BSc Nursing Science (Top-up) & MS
- 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 大牌眼霜哪个好?4款千元“贵妇眼霜”新形式,你种草了哪一个?
- 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视力,爸妈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