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傳說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對付炎熱夏天的
高平历史网 2019-11-27 06:45:34
趣闻传说: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炎热夏天的
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难耐,热浪袭人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盛夏“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的年代里,在重重宫院的紫禁城里
,皇帝是怎么避暑的呢?每到酷暑,皇宫里就想尽了种种办法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没有现在的设备效果显著,却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他们具体是如何来进行防暑降温的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暗藏玄机的房檐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的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
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二、竹帘、凉棚营造出来的阵阵清凉
宫中营造人工阴凉的方法也不少比如,屋檐前面悬挂帘子,一方面可以遮挡阳光,另一方面也留有空隙保持通风帘子何时挂何时收当时都有规定
帘子还有等级划分,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的,饰有各种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的道光帝所作《湘帘》诗说:“一桁垂银蒜,编成翠竹箩篆烟留细处,草色看时多月下纤无影,风前动有波湘江遗趣在,夏永静如何”
更大一点的工程是搭凉棚,就是在宫殿顶上和院里搭个顶盖来遮蔽阳光棚匠们用简单的圆木作为支架,搭好后上边铺上苇席,并用绳子捆扎好这种凉棚可卷可展,烈日当头的时候展开遮挡阳光,早晚时再收起来通风搭凉棚一般在阴历四月开始
三、冰桶凿孔送凉风
冬季储藏冰块到夏季用的习惯,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明清时候,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的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000块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隆宗门外西南的造办处附近就有一处冰窖
清代宫内储存冰块的器具被称为“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为内胎,也有用金属胎的形制呈斗状,口大底小盖多采用很厚的木板,两腰部都有铜环,方便搬运有四条腿足,足下还装有托,用来防止潮湿这种宫廷“冰箱”比起现在的冰箱太过简单,但是构造合理、实用当时的“冰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冰镇饮料和时鲜水果,因为箱体内采用铅或锡为里,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冰桶另一个用途是降低室内的温度箱盖上设有透气孔,因此排出的冷气还能起到“空调”的功效
另外,清代的帝王子康熙皇帝以后,历朝历代,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风的护理
宝宝老是消化不良怎么办
中风病人康复后的饮食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好
通络止痛片剂药品哪种好
什么药治疗厌食症
冠心病气虚血瘀症状有哪些剖宫产术后腹胀怎么办
治疗脉管炎的特效药
- 6折抢科颜氏白泥!清洁面膜当中的战斗机,痘痘黑头全赶跑!
- 水击实验控制系统
- 刘维伟刚下课不久,浙江亚锦赛连续大手笔引援,他找谁说理去?
- 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单品!金镶翡翠“福上有福”!
- 福石上市公司(300071.SZ)拟于北京石景山区参与打造数字经济及元宇宙产业协同平台
- 孕七个月初产检“无胎心”,多和这些因素有关,孕妈可要注意防范!
- 泉州市体育中考体育与健康出题将于6月27日举行
- “美味不如美器”。这句辞汇略显偏激
- PSN可能会登陆PC?!索尼PS招聘公告现大意
- 为防止污名化与歧视,爱滋病想给“猴痘”改名
- 机械表大师:休闲和运动都能满足,适合夏天戴着的手表款式有哪些?
- 太原中考临近,考生素食要均衡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