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的思想是什么钱玄同人物生平简介

高平历史网 2019-10-24 03:03:09

  钱玄同的思想是什么钱玄同人物生平简介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时年18岁,在湖州剪辫,与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书光绪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

  1908年(光绪三十八年),始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后曾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他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致陈独秀的白话信,并敦请他人用白话作文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

  1913年(民国二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讲师

  1915年(民国四年),就任该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文字学教授

  年,兼任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同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倡导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

  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

  1917年(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为会员,会长是蔡元培该会宗旨是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采用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对文学刍议的反应》,激烈反对作文“用典”即他说:“凡用典者,无论工拙,皆为行文之疵病”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如有妄用典故,以表象语代事实者,

  尤为恶劣”

  1918年(民国七年),《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第4卷第1号开始用白话文出版同年,钱先生成为《新青年》的轮流之一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

  1919年(民国八年),他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并任常驻干事同年,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出版了《国音字典》,最终由教育部公布成为教育标准,钱玄同起了关键作用

  1920年(民国九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提出:“对于汉字形体的改良……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钱玄同抄用的简体字,大部分是固有“拟体字”,新造字则不多但不论造新的还是采旧的,钱玄同抱定的“唯一主张”是:减省笔画钱玄同通过学术的方法,以学理来阐明注音字母的合理性,并以自己的专长,通过学术的途径,为推进国语尽力在论及“国音”、“京音”问题时,主张国语当以在现在社会上最占势力的普通话为根据,决不能以北京一隅的方言为根据

  钱玄同认为,改用拼音字母需要10年的准备,因此他提出了十项筹备事项和五项“补偏救弊”的办法

  1922年(民国十一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上,钱玄同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并成为“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

  1925年(民国十四年),钱玄同与黎锦熙一起创办并主持《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28年改组为“筹备委员会”,于1935年又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他都一直任常务委员同年,钱玄同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1928年(民国十七年),钱玄同曾任辞典处国音大字典股主任1928年7月12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电请钱玄同、黎锦熙为“国语统一会”的筹备员,改组国语统一筹备会9月26日,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12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改称“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汪怡、沈颐、白镇瀛、魏建功为常务委员

  1931年(民国二十年),钱玄同任国音字母讲习所所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钱玄同与黎锦熙共任《中国大辞典》总编纂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钱玄同又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并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这是历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此外,钱玄同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年法、汉字横行书写等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17日,钱玄同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

  反纲常名教

  钱玄同出身于清末一个旧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礼教颇多颇严他对三纲五常等旧礼教最痛恨,反对也最坚决,激烈的言论很多,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

  钱玄同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

  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她们果然一个是鬼一个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

  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家攻击古文家伪造,这话对;古文家攻击今文家不得孔子真意,这话也对我们今天,该用古文家的话来批评今文家,又该用今文家的话来批评古文家,把他们的假面具一齐撕破”

  顾颉刚认为这是一个极锐利、极彻底的批评,是一个击碎玉连环的解决方法:“我的眼前仿佛已经打开一座门,让我们进去对这个二千余年来学术史上的一件大公案作最后的解决”

  主张一夫一妻

  旧社会文人嫖娼、纳妾都是平常事,钱先生从不嫖娼有人以他妻子徐婠贞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妾,钱先生严辞拒绝,说:“《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钱先生还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

  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两岁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
11个月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高血压中风治疗方法
友情链接